首页>民航智库>智库专家>群言堂
努力提升民航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初步体会
来源:中国民航网2018-05-18 23:01:00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民航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航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这些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新时代民航工作的基本遵循。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民航工作的重要思想,对推进民航强国战略进程,实现民航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深刻领会其中的科学内涵和核心要义,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丰富其内涵和外延。

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核心要义。

习近平对民航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系统阐明了如何实现“从民航大国到民航强国”的时代课题,为新时代我国民航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航保障国家安全发展的战略思维、推动民航科学发展的深远谋划、引领民航可持续发展的高超智慧,主要体现在对民航的战略地位、民航安全运行和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

一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航战略地位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民航业是重要的战略产业”“新机场是国家发展一个新的动力源”。这些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眼光,为民航发展谋划了全局性、统领性和关键性的谋略。民航的战略定位是“重要的”,就是不一般的、非同寻常的,突出的是民航比较优势和特殊功能。民航的产业地位是“动力源”,强调的是要发挥民航战略引领力、经济带动力和服务竞争力。要始终站在服务国家战略的高度去思考、去谋划、去推动民航各项工作。首先,民航的战略产业地位是由民航本身兼备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双重属性”决定的。民航是航空工业、航空运输和航空服务产业链条的中间环节。生活性服务业是民航的基本属性,生产性服务业是民航派生属性。“双重属性”是民航安身立命的两大根基。民航既要发挥生活性服务业的核心服务功能,也要发挥生产性服务业的战略引领功能,最根本的是要实现从突出民航的“行业”地位到强化民航“产业”定位的转变。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特别是航空经济体系的全产业链、全要素链和全服务链的高度,支持国产民机发展,促进航空工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实现民航与航空上下游产业联动协调可持续发展。其次,民航的战略产业地位是由民航本身兼有的运输航空和通用航空“双重职责”决定的。运输航空和通用航空是民航发展的“两大支柱”。“两翼”是民航飞翔的两只翅膀,也是民航作为的两条战线。航空运输对经济贡献率为GDP的8%。一般每百万旅客的吞吐量能够产生1.3亿美元的经济效益,带动相关就业岗位2500个。通用航空投入产出比是1∶10,就业带动比为1∶12。民航既要重视运输航空发展,也要重视通用航空。建设以临空经济为特征的航空产业园区,使之成为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的重要载体。要统筹运输航空与通用航空发展,加快支线航空、通用航空发展和布局,有利于发挥民航的辐射带动作用,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任务完成。第三,民航的战略产业地位是由民航本身兼有的机场网和航线网的“双重基础”决定的。机场网和航线网是民航顶天立地的两大基石。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既要善于做“地上文章”,也要善于做“天上功课”。既重视机场网建设的基础作用,也要重视航线网的支撑作用,高度重视空域资源开发和集约利用,发挥航权、航路、航线综合效益,打造“空中丝绸之路”,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三大世界级机场群,形成枢纽机场、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差异发展、分工协作和合理布局的现代化国家综合机场体系,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打造以机场为核心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实现与其他交通方式的高效连接,服务交通强国建设。第四,民航的战略产业地位是由民航本身特有的经济价值和军事价值“双重功能”决定的。军航民航历史相连、行业相通、命运相系、利益相通,事关国家发展的大局全局。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原则,既要重视发挥民航经济价值,也要重视发挥民航的军事价值,加快形成军民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发展格局,做到平战结合,服务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坚持军为民用和民为军备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思想,既要重视发挥民航服务国家经济建设作用,也要重视发挥民航服务国防建设作用,坚持地面融合与空中融合相结合,重点推进国家空域体制改革,运营好军民合用机场,支持西藏地区机场加快布局。第五,民航的战略产业地位是由民航本身应有的科技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双重特点”决定的。科技和人才是民航发展的“两大动力”。民航既要重视科技,也要重视人才。民航具有科技密集型的特点,是先进生产力广泛运用的领域,民航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高效配置,优化生产力布局和国土空间开放利用,服务国家现代化城镇布局。民航是最有创新活力的行业,民航的发展有利于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和航空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共享经济、数据经济和信息经济,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民航是特色人才聚集行业,民航的发展有利于民航加快飞行员管制员等专业人才培养,吸纳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参与民航建设,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和人才强国发展战略。

总之,我们要深刻把握民航作为国家重要战略产业的全局性地位、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中的统领性定位、在国家发展动力上的关键性方位,始终站在服务国家战略的高度,肩负起新时代民族复兴、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

二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航空安全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航要“确保安全万无一失”,一定要“盯紧、盯住”航空安全,“确保民用航空运行绝对安全”,“要坚持安全底线,对安全隐患零容忍”,“要站在国家战略和国家安全的高度,加强我国航空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统筹协调,着力提高航空安全监控能力、技术装备支撑能力和应急反应处置能力,切实维护我国航空安全”。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航空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为航空安全工作指明了根本原则、实现路径和目标任务。始终坚持“安全第一”不动摇。航空安全具有政治性、持续性、基础性和特殊性等特点,确保航空安全是民航的基本职责,是民航工作的底线,也是民航发展的基础。坚持安全第一,就是要保持久久为功的安全定力,一刻也不放松;“盯紧、盯住”就是要持之以恒,一个航班接着一个航班保障,一时也不麻痹大意;“万无一失”、“绝对安全”就是要以对党、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零容忍的态度,确保航空安全,始终不忘初心,让党中央放心,让社会称心,让人民群众安心。始终坚持抓“两个重点”不懈怠。抓航空安全必须抓住关键问题,要在总体规划和统筹协调两个方面加大力度,重点在安全发展、安全管理、安全运行、安全绩效、安全效率、安全法规等方面加强总体规划,保持航空安全规划的前瞻性、系统性、协调性,为民航安全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引指南。在设施设备、人力资源、投资融资、航权时刻、空域资源等方面加强统筹力度。在行业内外、军地双方、运行主体和各专业之间等方面加强协调力度,为民航安全发展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始终坚持“三个能力”建设不松劲。确保航空安全是持续渐进的过程,是民航不懈追求的目标,不能为安全而安全,航空安全必须建立在监控能力、技术装备支撑能力和应急反应处置能力的基础之上,这既是航空安全的重要保证,也是民航高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志。“三个能力”建设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安全监控能力是航空安全和运行品质的基础能力,要提高信息化监控能力手段,逐步实现数字化监控、智能化监控、智慧化监控。技术装备支撑能力是航空安全和高效运行的科技能力,要采用先进技术和产品,不断提高民航装备水平。应急反应处置能力是航空安全和行业管理的治理能力,是国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航服务国家减灾救灾工作的必然要求。要加强应急组织体系、机制体系、人才队伍体系和基地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民航应急能力,把民航应急管理系统主动纳入国家应急体系之中。总之,民航要始终把握安全第一的根本原则,抓住总体规划和统筹协调两个重点,努力提升监控能力、技术装备支撑能力和应急反应处置能力三个路径,敢于担当、勇于担当、善于担当,确保航空安全行稳致远。

三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航服务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航要“再接再厉,注重细节、精益求精,加强协调、无缝对接……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民航业要……严格行业管理,强化科技支撑,着力提升运输质量和国际竞争力,更好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求”。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航服务工作高度关注,为提高民航服务质量指明了目标要求、方法手段和努力方向。始终把真情服务作为底线要求。服务是民航行业的本质特征,是民航的金字招牌,服务质量是民航的“命根子”。真情服务是民航工作的底线要求,是“要我服务”到“我要服务”的根本保证,也是民航业践行当代民航精神的必然要求。只有注重细节、精益求精,做到真情服务,才能更好体现民航服务价值、展现民航服务形象。只有加强协调、无缝对接,每个阶段都有新进步、每年都有新进展,做到服务水平上台阶,才能更好满足社会需求、更好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始终把提升航班正常率作为做好民航服务工作的重要标志。提高航班正常性是民航服务工作的永恒主题,航班正常是抓好民航服务工作的“牛鼻子”,是“要我正常”到“我要正常”的必然要求。航班正常性的高低是社会总成本的指向标,是民航行业管理能力的晴雨表,是人民群众满意度的关切点,必须加强行业管理,实施与航班、航线等资源分配紧密挂钩的倒逼机制,着力构建航空公司运行管理、机场保障管理、空管指挥服务管理和政府监督管理四个体系,关键是向管理要质量,向科技要效率。只有不断强化科技支撑,实施创新驱动,增强内生动力,才能为航班正常工作注入不竭动力。始终把提高服务质量作为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航空需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民航服务工作的根本宗旨,是新时代民航服务工作的“方向盘”,也是落实发展为了人民理念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意味着人民群众对民航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有了更高要求。只有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作为改进服务的方向,才能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航空运输日益增长且逐渐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才能提升民航服务品质,提高民航的国际竞争力。

“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的强大思想力、原创力、引领力,极大地增强了中国民航人实现民航强国的信心和力量。

二、中国民航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取得了历史性成绩,发生根本性变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5年多来中国民航变革最直接的思想动力。民航局党组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形成了“一二三三四”新时期民航总体工作思路,提出了民航强国应当具备的“八个基本特征”,谋划了“一加快,两实现”的民航强国战略进程,制定了“1+10+N”的深化改革总体框架,着力推进了民航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绩,行业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

一是中国民航服务国家战略实现“四个增强”。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不断增强。改革开放40年来,民航年均增长16.3%,运输总周转量连续13年稳居世界第二,在综合交通体系中的比重达到29%,对全球航空运输增长贡献率超过25%。中国民航与20多个省区市签订战略协议,共审批11个航空经济区,与四川共建首个航空产业示范园区;与62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了双边航空运输协定,实现与其中的43个国家空中直航。服务国家战略的实力不断增强。截至目前,全行业共有运输航空公司58家,连续9年实现盈利,2017年三大航营业收入均突破1000亿元。运输飞机3339架、通用航空器2372架。运输机场231个,其中年旅客吞吐量超过1000万人次的32个,超过3000万人次的10个。全球航空旅客吞吐量超过1亿人次的9个城市中中国有2个。服务国家战略的质量不断增强。运输航空与通用航空、大型机场与中小机场、旅客运输与货邮运输等行业结构性问题进一步优化。2017年,运输总周转量突破1000亿吨公里,达1083.1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2.5%;完成旅客运输量5.52亿人次,同比增长13%;完成货邮运输量705.8万吨,同比增长5.7%。今年夏秋航季主要市场国际航线航班密度增加7.9%,国内支线航班增幅高于平均水平13.3个百分点;通用航空一季度飞行小时增长17.8%。服务国家战略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国民航是国际民航组织一类理事国,由中国政府提名的候选人成功连任国际民航组织秘书长,为中国民航走向世界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中国民航已搭建中国东盟航空区域合作平台、中国民航对非合作平台、中国民航对中亚合作平台等多个平台,中方承建的多个国际机场正式投入使用,推进我国民航在安全管理、技术标准、产品服务“走出去”。

二是中国民航航空安全实现“四个持续”。安全体系建设持续完善。全行业坚持从严从实从细管控安全,始终坚持持续安全发展,持续管控安全风险,持续加强军民航融合发展,将运输航空和通用航空安全法规实行分类管理,安全法规体系、安全责任体系、队伍管理体系、安全管控体系进一步健全。安全基础持续夯实,按照“对安全隐患零容忍”的要求,持续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风险防控工作,狠抓基层、基础、基本功,在全行业开展作风养成和工匠精神教育,行业安全管理的系统性、协调性、基础性、精准性明显增强,日常运行保障与监控能力和保障重大任务的能力显著增强。安全环境持续改善,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从“严格把控运行总量、科学把握运行标准、持续改进保障能力、强化技术手段支撑”四个方面发力,妥善处理安全与发展、效益、正常和服务的关系,努力做到运行总量和保障能力匹配、运行标准和安全裕度均衡、安全管理目标和管理手段相协调。安全周期持续创新,在2017年首次突破安全保障1000万飞行小时的基础上,今年第一季度,责任原因事故征候万时率连续5个月保持在年均线以下,运输航空实现安全飞行92个月。用航空安全的民航亿客死亡人数十年滚动值和运输航空万架次率来衡量,我国航空安全两个主要指标持续下降,明显高于国际平均标准,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三是中国民航服务质量实现“四个突破”。向常态化管理突破。先后提出“资源能力是基础,信息畅通是核心,协同联动是根本,快速处置是关键”、“系统谋划、精细管控、严格治理”、“深化改革、创新制度、补齐短板”、着力构建航空公司、机场、空管和政府四个体系等政策措施,服务工作思路更清晰,服务主体责任更加明确,行业治理体系更加完整。向重视质量效率突破。坚持系统谋划,从完善制度入手,出台航班正常管理等规定,实现法制化管理。坚持精细管控,将航班正常率与时刻、航权、运力和设立分子公司等挂钩,实现精细化管控。坚持从严治理,停止受理不达标的航空公司和机场的加班、包机和新增航线航班申请,坚决取消不符合规定的航班时刻,实现从国内航班到国外航班的全覆盖。向技术支撑型突破。坚持理念创新,树立新发展理念,重点解决思想认识到不到位的问题。坚持管理创新,形成协调决策机制、考核倒逼机制等,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坚持科技创新,把强化科技支撑作为第一动力,对全行业科技应用做了全面部署。向全流程服务突破。航班正常和服务质量工作的根本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连续开展服务质量专项提升行动,将服务质量管理扩展到旅客航空出行全流程,既瞄准机场服务设施和问询服务、航空公司机上餐饮服务等显性问题,也着力解决体制机制等深层次问题;既重视普遍性问题,也重视特殊性问题,创新民航特色服务。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实践是最硬的标准。没有思想的时代,犹如没有舵的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5年多来中国民航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的根本保证。这一思想的实践意义,在于把中国民航的发展带到了新的历史方位,开启了中国民航的新时代。这一思想的历史意义,在于让我们前所未有地接近民航强国的梦想,让我们前所未有地有信心有能力去实现这一梦想。这一思想的理论意义,在于把握了民航发展的一般规律,借鉴了国际民航先进经验,为民航强国之路树立起新航标。

三、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进民航强国建设。

新时代、新思想、新要求、新使命。我们要把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党的十九大精神,做到学懂弄通做实,聚焦到扎实推进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和民航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上,体现在民航服务国家战略的作为担当上、保持航空安全的责任使命上和服务质量的持续改善上。

一是在服务国家战略上要体现民航新作为。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民航是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交通强国的重要支撑,是加快创新型国家,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动力源。当前,民航强国处在制约瓶颈攻坚期、基本特征汇集期、新领域开拓期。民航要发挥基础设施支撑力大、产业关联性和带动性强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全方位、多层次展现和体现民航战略产业的影响力、创新力、辐射力和驱动力。服务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方面,落实鼓励民间投资政策措施,推出一批有吸引力的项目,务必使民间资本进得来、能发展。要加强适航审定工作,在去年中美适航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双方航空产品实现全面对等互认的基础上,要继续全面深化中欧、中俄、中加适航合作。支持国产大飞机和支线飞机发展,培育纯国产飞机公司和机队,推动我国航空产业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服务制造强国。服务创新型国家方面,推进国家空域体制改革,系统做好全国空域规划、分类,解决繁忙地区空域紧张问题。支持依托大型航空枢纽发展临空经济、自由贸易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开放低空空域,加快无人机、公务机等新业态发展,扶持通勤运输、医疗应急救援、通用航空+旅游等新模式,培育新增长点。努力建设“平安、绿色、智慧、人文”为特征的现代化机场体系和“强安全、强效率、强智慧、强协同”的现代化空管体系,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产业合理分工,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科技支撑。服务对外开放格局方面,要利用我国有世界上最大中等收入群体优势,发挥民航国际交往中的比较优势和先行作用,综合运用航权资源和双边协定,着力打造“空中丝绸之路”,加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空中通航,构建便捷通达的民航国际航线网络,服务国家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服务京津冀协调发展方面,要建设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着力疏解首都机场非首都功能,如期建成北京新机场并投入运营,打造一流航空枢纽,使之成为国家发展的新动力源,加强京津冀地区机场分工协作和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有效衔接,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在服务长江经济带战略方面,要加快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建设,支持武汉、重庆、成都等重点中心城市和其他支线机场协调发展,重点建设成都天府机场,加快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融合发展,坚持民航绿色发展和智慧发展,共同实现长江流域大保护。服务海南自由贸易区和自由港建设方面,重点解决辖区机场管理体制,推进空域精细化改革,推动通用航空试点,开辟更多客源目的地国际航线,坚持陆海统筹,依托三亚情报区,组建新的空管服务和管理机构,支持南海岛礁机场建设,服务国家海洋强国建设。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加快机场建设规划、项目储备和计划实施,完善财政经济政策,加快机场、空管等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特别是要加强老少边贫地区的支线机场建设步伐,加强民航对口援疆、援赣南苏区等扶贫工作,实施基本航空服务计划,鼓励支线航空和通用航空发展,为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任务贡献民航力量。

二是在服务国家安全上要体现民航新担当。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当前,航空安全发展处在战略机遇期、安全管理处于转型升级期、安全运行处于风险隐患交织期、安全环境处于全面防控期。要提高政治站位,体现责任担当。在服务国家总体安全体系方面,航空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土防空、国家应急体系的重要支撑。航空安全事关国家发展战略、国家安全,事关国家改革开放大局全局、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要始终从政治高度、全局角度去谋划,主动把航空安全纳入国家总体安全体系中去思考,对不安全事件“零容忍”,加强航空安全制度建设、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实现从运行安全、系统安全、行业安全向服务国家总体安全转变。在保持航空安全态势方面,航空安全永远在路上,没有歇歇脚的可能,也没有喘口气的侥幸。要实施分类调控、精准调控和相机调控,正确处理好安全与发展、质量、正常、效率和效益的关系,保持合理的安全裕度,坚守“三个底线”,做到运行总量与保障能力、运行标准与安全裕度、安全管理目标与管理手段三个匹配,实现从主要依靠行政管理向基于规章符合性的安全绩效管理转变。在军民融合发展方面,航空安全是国家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领域。要重点解决当前中小机场,特别是军民合用机场不安全事件频发等突出问题,坚持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坚持军为民用、民为军备并重发展,按照主动融合、全面融合和精准融合的要求,在“统、融、新、深”上下功夫,做到以地面融合促进空中融合,以空中融合带动地面融合,为国家总体安全体系和应急体系建设作出民航贡献。

三是在服务人民群众上要展现民航新境界。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当前民航服务工作正处在应对行业快速发展和保障能力不足的关键阶段、强化主体责任和协同联动的巩固阶段、推进管理创新和技术驱动的加速阶段。要全面提升服务品质,着力化解突出短板。坚持问题导向,以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以航班正常为重点,开展服务质量提升行动,要从信息告知、“无纸化”便捷出行、机场餐饮、行李服务、机票销售、航线餐饮、空中Wi-Fi、投诉受理等八个方面发力,全流程改善旅客出行体验。要全面提升服务标准,着力提高服务效率。要进一步修订安全事故征候标准、机场运行行业标准、航空公司运行保障标准和空管运行效率标准,为提高行业总体效率创造空间和条件。效率是质量变革的集中体现,要以构建“四个体系”为基础,实施高效的运行效率工程、优质的保障效率工程、空管指挥效率工程,千方百计同步同向提高航空公司、机场和空管的运行效率和运行品质。要全面提升治理能力,着力增强服务动力。要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增强外在推力。通过制定政策措施、加强监管督查、严格考核等手段,全面落实民航局提升服务品质专项改革任务。要落实主体责任,增强内生动力。要树立争先创优意识,总结推广厦航、山航获得中国质量奖、全国质量奖和首都机场、西安机场运行管理委员会成功经验,树立标杆企业,形成系统合力。要抓住战略机遇,增强科技助力。制定民航各专业、各领域高技术推广运用的工作指南和实施路线图,建立健全新技术产品应用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措施。应用先进技术手段,实施信息统一集中管控,促进数据共享,形成以大数据为驱动、以精准监管为核心、以评价指标为标准的现代化民航监管服务体系。

理论唯有“常新”,才能“常青”。我们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民航得到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全面加强民航系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民航强国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努力提升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作者高俊 为民航局综合司副司长)

责任编辑:shiying
相关新闻:
徐州机场侯振国:让青春之光闪耀在空防一线
南宁机场扎实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
民航厦门监管局对厦门航飞行签派员定期...
东航助力第135届广交会举办
东航江苏公司飞行员代表清明凭吊抗日航...
丰富家庭旅客出行体验!海口美兰国际机...
延吉机场新增延吉—潍坊—长沙航线
民航华北空管局技保中心动力设备室顺利...
呼和浩特机场“经呼飞”保障首乘老人无...
计划新开3条航线 海航航空旗下乌鲁木齐...
新航季 秦皇岛机场新增广州—合肥—秦皇...
阿克苏机场迎来通程航班备案高峰期
乌海机场开展特殊天气廊桥应急演练
夏秋航季,桂林机场引入新航司
山东临沂机场全面开展“三超”行李进客...
东航打造智慧物流货站软件
加格达奇机场顺利完成2024年度首次定期...
管干院发布“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江西监管局开展“凝心铸魂齐奋进,踔厉...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于艳丽:不忘初心担使...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0603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