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民航局
让出行“无碍”更“有爱”——解读《运输机场旅客航站区无障碍环境规划建设指南》
来源:中国民航网2025-05-16 22:46:00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方笑 通讯员王毓晓、闫法威、庞俊潇 报道在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民航局正式发布了《运输机场旅客航站区无障碍环境规划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将在哪些方面推动运输机场旅客航站区的无障碍环境规划建设?又会给残疾人、老年人等旅客的出行体验带来怎样的提升?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民航局机场司、运输司相关负责人,对《指南》内容进行解读。

为满足美好出行需要提供新指南

问:此次《指南》发布是基于怎样的背景?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残疾人总数超过8500万,60岁及以上人口达3亿。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和人口平均寿命的不断延长,民航潜在服务对象的数量将持续增长。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国家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民用机场建设和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2020年,民航局在总结大兴机场等无障碍设施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发布了《民用机场旅客航站区无障碍设施设备配置技术标准》(MH/T 5047),为全国机场旅客航站区无障碍设施设备配置提供了规范依据。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颁布实施,对无障碍设施建设、无障碍信息交流、无障碍社会服务提出了更为全面的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并回应全国人大代表相关建议办理工作,民航局机场司会同运输司组织编制了《运输机场旅客航站区无障碍环境规划建设指南》。


设置提供哺乳、集乳和婴幼儿护理,以及备餐、文娱等服务功能的多功能型母婴室

问:此次《指南》发布具有哪些意义?

与其他公共场所相比,运输机场通常具有建筑规模大、流程复杂、用户需求多样等特点,对无障碍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输机场无障碍环境建设作为机场建设和运营服务的重要内容,有助于提升残疾人、老年人等旅客(包括携带大件行李、伤病等旅客)在机场的出行体验,对于建设人文机场、体现人文关怀具有重要意义。

《指南》针对运输机场旅客航站区无障碍环境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系统的方法指导与建议。《指南》在《民用机场旅客航站区无障碍设施设备配置技术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更为深入的阐释与完善,以增强行业标准有关技术要求的可操作性与执行效果,为各运输机场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有助于推动提升机场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水平。

问:《指南》的编制工作具体是如何开展的?

编制组面向中国残联、中国盲协、北京残联等专业机构开展了多轮专家访谈,面向全国大中小型机场及有无障碍需求的旅客广泛开展了调研,深入研究借鉴了大量国际国内资料,为《指南》编制奠定坚实基础。

为体现中国特色,编制组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立足我国国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统筹考虑视力、听力、肢体等七类残疾人群体,同时兼顾老年人、携带大件行李、伤病等旅客的机场出行需求。

为适配用户需求,编制组秉持建设运营一体化的理念,不仅关注机场无障碍设施的规划、设计、施工,还重视机场无障碍设施的运营管理,实现对机场无障碍环境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该《指南》不仅适用于机场运营管理人员,也为机场规划、设计、建设人员提供了专业参考。


设置免于抬起行李,可直接将行李放入称重设备的无高差行李托运设备

从“满足需求”到“融合共享”

问:在机场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指南》提供了哪些实用方法?

大多数运输机场都在积极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但部分机场未能全面、细致地了解残疾人、老年人等旅客的出行习惯与实际需求。基于此问题,《指南》建议将“用户为先”的理念融入机场无障碍环境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各个阶段,形成了具有实操性的全生命周期指导意见。 

一是坚持需求导向,重点从残疾人、老年人、伤病等旅客的行为特征入手开展分析,整合梳理了各类人群的具体需求,为机场行业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二是聚焦机场场景,将航站区划分为落客区、值机区、检查区等十几类区域,根据残疾人、老年人在这些区域的行为动线,明确了各区域内无障碍设施设备的合理配置建议;

三是细化流程节点,从抵达机场前、抵达机场、进入航站楼至登机等六个流程节点,梳理了旅客的无障碍信息及无障碍人工服务的协同设计要点。

此外,《指南》还提出培育无障碍环境文化,营造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推动无障碍理念的广泛认同。


靠近航站楼出入口的落客区设置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

问:机场无障碍环境相较于其他公共建筑有何不同?《指南》为机场无障碍环境建设提出了哪些创新建议?

针对某些航站楼空间较大、步行距离远等问题,《指南》建议在规划设计时要注意空间简洁、视野通透,尽量减少楼层转换;航站楼设计需要充分考虑旅客步行距离,设置便捷、不绕行的通行路线,并根据航站楼空间规模配备代步设施设备(如自动步道、电瓶车等)和就近设置休息座椅,减少残疾人、老年人等旅客的体力消耗。

机场相比其他交通设施或者公共建筑,流程较为复杂、功能区域多。《指南》建议标识的颜色、亮度、字体大小要与背景形成鲜明对比,并按需增设中低位标识。考虑到视力、听力残疾人群出行需要,提出语音提示、盲道、盲文、闪烁提示装置等多种无障碍信息交流方式,确保各类人群及时获知信息。


设置连续盲道至旅客出发厅内就近的服务柜台

针对民航旅客携带行李的场景需求,《指南》建议机场的各种通行通道和服务设施的空间要有更宽的尺寸,例如加大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的通行空间宽度,具有适宜宽度的无障碍检查通道,考虑卫生间预留行李放置区等;此外,《指南》建议配置无高差的行李托运设备,以便携带行李的旅客在机场出行畅通无阻。


设置宽度适宜,便于轮椅、手推车等通行的无障碍检查通道

针对机场会出现高峰小时旅客集中出港进港的特点,《指南》建议配置大容量宽轿厢的无障碍电梯和扩大的“八字口”设计,以实现大量旅客快速集散。同时,无障碍电梯也便于轮椅旅客跨越机场中存在高差的楼层,实现融合共享。

为解决残疾人在机场安检环节遇到的问题,《指南》建议在检查区附近的无障碍卫生间内设置相关设施,方便残疾人旅客在安检前完成必要的个人护理;为照顾部分残疾旅客隐私保护的需求,《指南》建议设置独立的检查空间。


设置设施齐全,具有安全抓杆的无障碍卫生间

机场还具有保障主体多样的特点,机场管理机构、综合交通运营单位、航空运输企业、地面服务单位等都会参与到机场运营中。通常情况下,残疾人、老年人等旅客自身行动能力受限,对机场环境不熟悉,流程动线较长,《指南》建议机场管理机构与其他保障单位加强协同联动,确保旅客出行全链条顺畅衔接。

打造机场无障碍环境新生态

问:残疾人、老年人等旅客在机场出行时有哪些痛点、难点,《指南》是如何指导各机场解决这一问题的?

在用户调研过程中,编制组发现存在无障碍设施设备使用不友好、信息获取不便捷、人员服务有断点等问题。《指南》从残疾人、老年人等旅客实际出行中存在的各种痛点、难点出发,消除机场旅行中的各种障碍,并建议通过人性化服务设计,为残疾人、老年人等旅客提供安全便捷、系统顺畅、通用友好的出行体验。

以安全便捷为目标,《指南》建议从残疾人、老年人等旅客抵达机场到登机的全过程中,针对高差、照明等提出解决方案,例如针对登机桥活动端连接处存在高差容易绊到旅客的情形,作出相应提示;针对照明过暗影响视线和照明过量造成眩光的问题,作出相应提示。在残疾人、老年人等旅客抵离航站楼、值机、检查、登机(下机)、中转等全流程中,基于旅客需求及流程动线合理设置无障碍设施设备,并提供必要的无障碍服务,消除服务断点。

以系统顺畅为目标,《指南》建议结合旅客场景行为,系统配置通行设施设备与服务设施设备;强调全链条服务协作,机场管理机构、综合交通运营单位、航空运输企业、地面服务单位等可以通过签署服务协议等形式,进一步明确职责范围,进一步强化协同效能。

以通用友好为目标,《指南》建议最大程度采用通用设计,推进无障碍设施设备与公共设施设备的功能整合与一体化设计,避免资源浪费与空间割裂,实现所有旅客共享使用,提升空间利用率与服务包容性;提供线上线下各类信息渠道,结合残疾人、老年人等旅客的行为特征,采用机场广播、航班信息显示屏背景变色、文字内容高亮及闪烁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醒登机,强化提示效果,通过多种信息交流手段,确保各类人群能够获知信息。


设置具备容膝空间,便于轮椅旅客使用的低位柜台

问:目前出现了很多无障碍新产品,针对新时代背景下新技术的应用,《指南》是如何指导各机场考虑这个问题的?

随着科技助残的大力推进,智能轮椅、导盲机器人等智能辅助设施应运而生,显著提升了使用者的环境感知、交互及适配复杂场景的能力,机场未来将面临无障碍新技术应用对机场管理带来的新挑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鼓励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等单位采用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建设人性化、系统化、智能化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无障碍设施。对此,《指南》也鼓励各机场适时引入创新产品,满足残疾人、老年人等旅客未来的多样化需求,助力实现美好出行。编辑李佳洹 校对:许浩存 审核韩磊

责任编辑:lijiahuan 000
推荐新闻:
江门首家重载共轴无人直升机F-600产线落...
伊犁伊宁国际机场推出行李防错拿新举措
海南空管分局全面升级应急通信保障体系
巴彦淖尔机场开启空管技能“强化模式”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保密教育系列活动
桂林机场扎实做好汛前准备工作
新疆机场集团博乐机场顺利完成2025年度...
那拉提机场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
吉安井冈山机场开展防汛专项检查工作
乌海机场多举措做好滞留旅客应急转运工作
赤峰机场联合赤峰市交通运输局开展“民...
桂林两江国际机场获评2024年度二星级“...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用科技塑一场与旅客...
二连浩特机场“五一”小长假客座率同比...
五一假期吉安井冈山机场迎送旅客1.18万人次
“五一”假期 乌兰浩特机场完成旅客吞吐...
江西航空开展五四青年节主题机上活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合创劳模创新工作室:...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与安委会开展交流共建
江西航空团委联合江西民航各单位团委举...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