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无人机
植保无人机 麦田上最美的“舞者”
来源:中国民航网2020-08-10 15:51:00

风吹麦成浪,蝉鸣夏始忙。在这个丰收的好时节,麦田里又多了一个忙碌的身影。它风驰电掣般从田野上飞过,身后拖着长长的雾状线条,将药滴均匀落在作物叶面上。农业植保无人机成为田野上空最美的“舞者”,起飞、前进、悬停、降落一气呵成,一天内可以完成对上千亩、甚至是上万亩田地的喷洒作业,不仅让农民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也让智慧农业、大农业落地生根。

20200810_008_01_31.jpg

用科技为新农人赋能

面朝黄土背朝天,这是大家对传统农业种植的普遍印象。近年来,农忙的景象发生了很多新变化,新技术、新设备解放了农人,田间地头出现了年轻新鲜的面孔,农民的账单上也多了新流水。

盛夏时节,辽宁锦州的田洪民看到田里的水稻已有30厘米高了,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度过了病虫期,夏粮的收成一定不会差。而要对这样一片田地进行农药喷洒,传统人工打药效率低,打药不均匀,还容易对庄稼或人造成农药中毒。而在江西奉新,27岁的宋敏承包了600余亩干旱田,研究彩色水稻种植,却在打药除草这件事上犯了难。“彩色稻田需要严格除草,否则就会影响成色,以往用人工打药不能保证彻底除草。”

这些新农人找来了飞手,在稻田边上,飞手通过无线遥控装置,聚精会神地操控着无人机按照预设路线作业,农药均匀地喷洒在水稻苗上,不到10分钟就完成了10多亩田地的农药喷洒任务。植保无人机打药能够做到精准配药,远距离遥控操作避免了让作业人员暴露于农药的危险,提高了喷洒作业安全性。据统计,无人机喷雾喷洒方式至少可以节约50%的农药使用量,节约90%的用水量,大大降低了资源成本。与传统人工喷药相比,每架植保无人机的工作效率相当于60个劳动力,每天可喷洒700亩~900亩农田,大幅节省劳动力,增加农民经济效益。

当人工智能和遥感技术引入后,强强联合之下,植保无人机在植保测绘方面大展身手。以往,植保测绘都需要人工进行打点标记,遇到水田,甚至要泥腿赤足地“过河”进行打点,劳动强度高,效率很低。在进行了大量探索后,极飞科技利用其数据库打造了国内第一个农业智能引擎——XAI。该引擎可以精准识别农田边界和面积,新农人可以据此进行生产资料的采购,避免农资浪费。据了解,XAI目前已实现了障碍物智能识别、果树定位识别、植株统计、杂草识别、棉花吐絮识别、部分作物识别等多种应用,未来将会参与耕、种、管、收过程里更多的环节,助力智慧农业进一步发展。

极限操作成为现实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资料,而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过去我们常要靠天吃饭,农业无人机的加入,突破了天气、地形地貌等的限制,让希望的田野更有希望。

位于四川阿坝州红原县的若尔盖草原,海拔超过3600米,由于常年放牧,草原开始退化,加之当地劳动力不足,传统人工补播草籽效率低,难以在面积辽阔的草原上进行及时补播,严重制约了当地的发展。2019年4月,极飞科技与红原县政府一起成立了全国首支“藏民飞防队”,对退化草原进行草籽补播作业,让当地牧民通过生态修复奔小康。农业无人机搭载智能播撒系统拥有的高速气流直播技术,可实现草种播撒,并且能克服高原低压和强风的极端挑战,解决人工草籽补播效率低及播撒不均匀所带来的问题。同时,极飞无人机可通过建立AI处方图自动识别出草原长势薄弱的区域,根据处方图进行全自主精准补播。据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作业试验表明,其生产效益是人工的50倍左右。

同样的场景也发生在西藏。西藏属于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空气稀薄、海拔高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农业生产、运作机制等方面与其他地区有较大差别。作为藏族人民主要粮食的青稞种植在这里达到了200万亩,占粮食种植面积总面积的 80%。但青稞常年病虫害发生率超过60%,半数以上地块需要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2019年5月14日,大疆T20植保机正式“飞”进青藏高原,其在提高作业效率的同时,做到了节约用水、减药增效、减量增产,从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助力藏区绿色农业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0200810_008_01_36.jpg

我国幅员辽阔,但人均耕地面积排名却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端稳饭碗、守好粮仓曾是“天字第一号”的大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2亿亩具备改造为农田的潜力。合理开发利用这些盐碱地资源,让亿亩荒滩变粮仓,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今年6月,由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团队组织发起的海水稻全国联合插秧活动在各地陆续启动,在山东潍坊、青海格尔木、浙江温州、内蒙古杭锦旗、新疆阿克陶、陕西延安南泥湾、黑龙江铁力的盐碱地上,装载了10余公斤种子的无人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播种,根据设定的飞行路径,将一粒粒海水稻种子均匀地撒落到农田里。不到1分钟,无人机就已经完成了1亩地的播种作业。

此外,植保无人机夜间作业、全自主飞行等技术正在一一上线,为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带来更多颠覆性的改变。

为“大农业”注入新动能

1918年,美国首次利用飞机在棉花上喷洒农药。20世纪80年代,日本植保无人机的研制工作就已经开始。2000年,北京必威易创基科技有限公司从日本陆续进口了6架日本雅马哈YAMAHA-R50型植保无人机用于农药喷洒。2005年12月,当雅马哈公司准备将第10架同类型飞机出口给北京必威易公司时,被名古屋海关扣押。2005年~2006年,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机械化研究院、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开始向科技部、农业部、教育部等相关部门提议立项进行植保无人机的研制工作。

当时中国的农业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变革,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耕种、收割都已大量自动化,但管理环节机械化水平还比较低。因为涉及施肥、打药、除草、灌溉等复杂的任务,很难用单一的机械来取代人力。关注到这些问题后,大疆和极飞开始尝试用无人化技术去改变农业。

而今,极飞科技的农业无人机已遍布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为各种各样的作物、自然环境提供服务。据统计,2017年1月~2019年12月,极飞为全球减少了2.21万吨农药的使用、509万吨水资源的浪费,实现了用科技守护大地。

今年以来,始于东非的蝗灾开始扩散至东非、西亚和南亚,波及肯尼亚、埃塞俄比亚、伊朗、也门、印度、巴基斯坦等10多个国家,成为近20年来最严重的一场蝗灾,数千万人的粮食安全受到威胁。在中老边境的云南普洱市,据7月初数据统计,8万余亩林地、近2万余亩农地受到黄脊竹蝗的侵扰,并有向周边县区蔓延趋势。当地紧急出动了15架大疆T系列植保无人机和20名飞手,在平均200米落差的山地进行剿虫作业。“30分钟就可以看到效果,黄脊竹蝗开始中毒掉落。”执行任务的飞手说道。

早在2月,大疆便率先发布了无人机治蝗技术方案(中英文版),并向巴基斯坦等国家的相关部门和专家提供技术方案。7月23日,在北京的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内,中国农业农村部正式向巴基斯坦国家粮食安全和研究部捐赠12台大疆T16植保无人机,作为援巴物资帮助当地抗击蝗灾,保护粮食安全。

大疆称,本次交付的T16植保无人机,是首批登陆巴基斯坦的植保无人机。这代表着中国最前沿的智能农业装备,正以国际友好援助的方式,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帮助当地农业持续提升生产力。从高端农机全靠进口,到植保无人机带领智能农业装备走向全球,中国农业装备行业正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发展新道路。(《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田以丹)

责任编辑:xinglu_bs 000
推荐新闻:
西北局党委举办第一期党纪学习教育读书...
吉林机场集团举行第一届飞行区职业技能竞赛
西部航空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企业力量
温州空管站多措并举全面做好雷雨季节保...
温州机场“火警图文一体化管理系统”获...
民航福建监管局对厦航福州维修基地开展...
南宁机场多措并举做好防汛安全工作
乌鲁木齐机场分公司安全检查总站开展“...
南航新疆分公司举办“保卫地球,和谐共...
天津滨海机场物流公司顺利完成服装类货...
提升安全运行能力 十堰武当山机场实现“...
深圳空管坚持细节发力做好雷雨季节保障
富蕴机场助力博乐机场实现跑道灯再利用
徐州机场侯振国:让青春之光闪耀在空防一线
南宁机场扎实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
民航厦门监管局对厦门航飞行签派员定期...
东航助力第135届广交会举办
东航江苏公司飞行员代表清明凭吊抗日航...
丰富家庭旅客出行体验!海口美兰国际机...
延吉机场新增延吉—潍坊—长沙航线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0603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