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路泞 报道:科技赋能城市治理的浪潮中,银川市迈出了坚实且创新的一步。4月以来,备受瞩目的“凤眼慧瞰”低空无人机公共服务应用项目取得重大进展,8座应用场站的建成,宣告银川市自然资源监管正式步入“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的全新阶段,实现5分钟快速响应飞行与低空巡检全视角覆盖。
“凤眼慧瞰”项目深度融合先进的无人机技术与卫星遥感能力,构建起高效智能的监管体系。在银川市自然资源卫星应用技术中心操作室内,工作人员能够对无人机飞行状态进行全程实时监控。以往依赖人工巡查、车辆巡航以及固定探头拍摄等传统监管手段,如今已华丽升级为“空中+地面”的立体监管模式。工作人员于操作室远程下达指令,无人机即可在短短三五分钟内迅速飞抵目标区域执行任务,不仅大幅提升了监管的时效性,还极大地降低了人力与物力成本。
这一创新应用在实际场景中展现出强大的实用性与灵活性。技术人员举例说明,当暴雨致使路面积水时,在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抵达现场前,无人机能够快速对巡检区域地表状况进行拍摄呈现,为保障交通顺畅提供关键信息支持。而且,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一旦捕捉到可疑情况,后台系统便会立即自动报警并完成拍照取证。工作人员可即刻在操控室远程操控,实现无人机定点悬停、放大疑点、精准识别,不放过任何潜在隐患。
值得注意的是,无人机的功能远不止于此。通过搭载探照灯、喊话器等多样化设备,它能够满足不同场景的作业需求。例如,配备红外热成像相机后,凭借高分辨率成像能力与AI图像识别技术,无人机可突破时间、空间和环境的限制,敏锐捕捉任何细微的温度变化。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林草防火、人员救助等工作领域,它都能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守护城市安全与自然资源的“空中卫士”。银川市“凤眼慧瞰”低空无人机公共服务应用项目的落地,正以科技力量为城市精细化管理与自然资源保护保驾护航,开启了城市治理的全新篇章。(编辑:孙文瑾 校对:张彤 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