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
国际民航组织2022年创新博览会在蒙特利尔举办 中国民航大学创新应用备受国际关注
来源:中国民航网2022-09-27 20:37:00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曹慎慎 通讯员杨晓军 报道:当地时间9月24日至26日,国际民航组织(英文简称:ICAO)2022年创新博览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民航组织总部举办。本届博览会的主题是“创新增强国际民用航空的复原力”,中国民航大学校长丁水汀应邀作主题演讲,在博览会上与全球76位专家共同探讨创新引领未来的路径和方案,并介绍中国民航绿色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中国民航大学校长丁水汀应邀作主题演讲(杨晓军/摄)

本届博览会上,中国民航大学专门设置展台,介绍学校发展的历程、成就和未来思路。中国民航大学在对外交流培训计划、可持续航空燃料(SAF)认证新路径上的工作备受国际专家关注。

目前,在可持续航空燃料认证上,中国创新性地提出了可持续燃料安全性认证的新路径,相较传统认证流程,不仅能大幅降低认证成本和燃油消耗,还能促进各国尤其是无制造商国家对可持续航空燃料的研发,促进民航绿色可持续发展。

博览会上,丁水汀发表了主题为“新能源航空器审定创新”的演讲,介绍了中国民航大学针对新能源航空器的适航认证开展的研究工作。他介绍,面向未来新能源、新动力系统在民航领域的大规模应用,适航审定模式需要进行创新。一方面,传统的规章“打补丁”模式已经不适应多变的航空器构型;另一方面,虽然可以针对传统构型航空器,采用“解耦”模式,即采用航空器规章加发动机型号合格证,甚至是TSO(技术标准规定)的模式对新能源航空器进行适航认证,但需要在技术和标准相对成熟后才能采用。因此,中国民航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提出了系统安全性统领的适航规章新架构,不仅可以兼容现有航空器构型,还能适应未来包括翼身融合、分布式动力在内的先进构型,代表了适航规章未来的发展方向。

丁水汀指出,系统安全性理论也可以用于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的推广中。目前困扰可持续航空燃料大规模应用的主要问题在于由缺乏SAF相关运营经验引发的安全性数据支持不足,导致当前的SAF认证体系对于航空煤油运营经验转化不充分,缺乏系统级安全性判定准则,只能用试验代替安全性表明中的概率问题。采用一型发动机和一种燃料的组合试验验证方式,一方面造成大量的重复性燃料消耗,另一方面仍不足以提供后果概率的数据支撑。

报告得到了大会众多专家的关注,与会代表纷纷表达了与中国民航大学在人才培养培训、科学研究领域开展进一步合作的意愿。

据悉,2022年创新博览会为期3天,来自联合国机构、各国政府、私营部门、学界、业界、非政府组织的代表齐聚国际民航组织总部,就航空创新及其如何惠及社会生活开展实质性对话。

责任编辑:wangyaling 000
推荐新闻:
赤峰机场联合赤峰市交通运输局开展“民...
桂林两江国际机场获评2024年度二星级“...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用科技塑一场与旅客...
二连浩特机场“五一”小长假客座率同比...
五一假期吉安井冈山机场迎送旅客1.18万人次
“五一”假期 乌兰浩特机场完成旅客吞吐...
江西航空开展五四青年节主题机上活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合创劳模创新工作室:...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与安委会开展交流共建
江西航空团委联合江西民航各单位团委举...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组织开展健步走活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五一节前安全专项行动
绵阳机场顺利完成活体器官运输保障任务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作风建设专项工作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下好消防“关键棋”...
中南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派员参加广东省...
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高效完成空管光...
民航局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与中南空管局...
中南空管局全力做好地空通信设备民航准...
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与飞行服务中心...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