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
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民航高质量发展会议召开
来源:中国民航网2024-05-30 16:07:00

协同联动 向新而行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民航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征程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郭瑛 报道:中共中央、国务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发布五周年之际,为进一步落实《规划纲要》和民航局《关于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民航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推动大湾区民航单位协同发展、合作共赢,5 月28日-29日,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以下简称“民航中南局”)在深圳组织召开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民航高质量发展会议。

南方航空、深圳航空、东海航空、九元航空、顺丰航空、国泰航空、香港航空、大湾区航空、澳门航空,广东、深圳、珠海机场集团、香港国际机场、澳门国际机场,中南空管局、华南蓝天油料、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中信海直、南航通航、东部通航等20家大湾区民航企事业单位共聚一堂,总结发展成就,擘画合作蓝图,共同探讨粤港澳大湾区民航高质量发展大计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充分交流、表达意愿、达成共识,开展了十余场会见会谈,并签署了四个合作项目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深入交流、凝聚共识,携手构建统筹有力、优势互补、竞合共赢的民航协同发展新格局,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民航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征程。

强化协同发展,构建新格局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协同”这一关键词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局长李双臣提出,大湾区民航要以协同发展为突破口,共同构建统筹有力、优势互补、竞合共赢的民航协同发展新格局

2023年4月民航中南局在广州组织召开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民航高质量发展会议,会议就如何加强协同、深化合作推动大湾区民航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广泛讨论,达成了共识,并形成《大会声明》。一年来,为推动《大会声明》落实落地,大湾区民航各单位互动频繁,特别是在推动协同发展方面进行了大量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民航中南局赴港澳交流访问,香港民航处处长廖志勇到访在粤民航单位粤港运行保障单位多次就大湾区空中交通运行效率、提升空中交通服务质量开展交流研讨、深化协作共识大湾区民航维修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召开,粤港澳23家单位共同签署了《大湾区民航维修产业高质量发展合作备忘录》,维修资质互认资源共享全面展开,维修产业合作持续深化大湾区民航青年交流项目正式启动,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凝聚团结共进合力

本届大会是交流共享的平台,也是促进合作的平台。会议期间,深圳机场集团与民航中南空管局围绕空域运行环境和跑道运行模式优化、空管保障能力提升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进一步提升深圳机场航班运行效率和正常性水平大湾区航空与东海航空围绕飞机定检维修实施、航线保障、机库租赁、航材工具设备租赁以及工程技术支援等方面开展合作进一步推动跨境维修产业合作发展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与香港国际航空学院围绕推进人才培养、教师实践和学生实习、人才交流共享、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与新翔(香港)有限公司围绕人才联合培养、教师实践和学生实习就业基地共建、人才交流共享、科学研究、校企培训、举办各类技能竞赛等方面开展合作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民航人才培养合作水平,加快大湾区民航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本文图片均由大会提供)

5月2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与民航局在广州签署全面推动广东民航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为大湾区特别是广东民航发展进一步绘就了路线图、明确了任务书。李双臣强调,各单位都要有大局意识,以国家战略定位为指南,找准坐标,强化协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民航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夯实发展基础,打造新支撑

会议提出,大湾区各民航单位要从软硬件两方面着手,为大湾区民航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在硬件方面,打造世界级机场群,有序推进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等机场基础设施扩建工程,做到与旅客、货物运输发展需求动态匹配,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广州机场新建、扩容正双向发力在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即将动工之际,广州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有望于2025年建成投用。建成后,年旅客吞吐能力将达到1.2亿人次。与此同时,香港机场第三跑道系统即将投入运作,深圳机场第三跑道及航站区,澳门、珠海、惠州等机场改扩建项目都在稳步推进。以大湾区内机场的新建、改扩建为契机,华南蓝天油料公司通过改扩建机场油库、机坪加油管网、优化航油码头和长输管道等,进一步完善供油设施网络,为大湾区机场群提供高质量的航油保障服务。

在软件方面,大湾区民航正稳步形成产业相通、信息相通、标准互认、资质互认的产业融合新格局。作为大湾区内唯一民航局直属院校,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表示,将把“国家战略”“湾区所需”“行业所求”和“学校所能”结合起来,加强与大湾区内政行企研校多方合作,共同支撑粤港澳大湾区民航产业高质量发展,使学校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地、智力资源的集聚区和教育培训的示范区。

港澳民航企业积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东海航空发挥东海集团航空产业联动优势,与大湾区航空在商业运营、人员专业技能培训、航空维修、航材储备等基础设施硬联通和体制机制软联通,积极探索内地公司与港澳公司合作拓展新模式。香港航空与多家机场签署了维修支持协议,并参加了粤港澳大湾区首个民航维修产业联盟,进一步深化与粤港澳地区民航维修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澳门航空积极推进港澳与国内民航类专业资格交流机制,实现民航专业资格有序互认,推动内地与港澳民航专业人员跨境便利执业。

推动产业升级,增强新动能

如今,正在蓬勃发展的粤港澳大湾区“陆海空”立体大通道越发畅通,“轨道上的大湾区”密织成网,“航线上的大湾区”通达全球。2023年大湾区机场共完成旅客吞吐量1.8亿人次,货邮吞吐量803.0万吨,飞机起降128.4万架次

近年来,大湾区内各航空公司持续加大运力投入,助推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建设。南打造广深联合枢纽,加快国内高频航线建设,2023年在广州、深圳打造16条每日8班以上的高频航线,增开广州—墨西哥城、广州—纽约等货运航线,进一步推动大湾区与全球互联互通;深圳航空在大湾区开通了65个通航点104条航线,集中优势资源打造12条先行快线,提升服务品质与旅客体验九元航空深耕大湾区市场,2023年启动品牌焕新工作,进一步完善东南亚等地国际市场的航线网络连接,致力于打造湾区人出行首选的经济型航空公司

会议提出,要完善以大湾区主要机场为核心,汇集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水运码头等多种方式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一小时交通圈,推进旅客联程运输协同发展。国泰航空和香港航空积极推动“经珠港飞”等政策的深入实施,让旅客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出行更加便捷、高效。此外,依托香港机场的海天联运服务,在香港机场往返广州琶洲、深圳蛇口等多条往返大湾区城市的快船服务上实现了代码共享和联运合作,进一步将航线网络深入拓展至大湾区各城市。

大湾区民航货运同样展现出勃勃生机。深圳机场全力融入大湾区航空物流体系提升枢纽网络服务能力、优化口岸通关环境、深化安保创新试点等工作今年1-4月,深圳机场货邮吞吐量54.8万吨,其中跨境电商空运业务量同比增长接近9成,更好发挥深圳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在大湾区物流网络中的关键节点作用。珠海机场深化珠港澳三地航空物流合作,将珠海空港国际智慧物流园打造成内地连接港澳的货物集散中心,项目完成后珠海机场的货运保障能力将由原来的5万吨/年大幅提升至50万吨/年。顺丰航空将位于深圳的顺丰华南航空枢纽为出发点,快步提升货运枢纽的处理能力,充分释放自有87架全货机的运输潜能,助力大湾区航空物流体系的建设。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封关运作一年来,服务近1000家湾区制造企业,打通了一条跨境海空联运新通道。

优化运行环境,拓展新空间

运行效能是民航高质量发展的综合反映,大湾区民航要强化“一盘棋”意识,围绕“大运行、大保障”,打破发展瓶颈,提升运行效能,拓展发展空间。

目前,大湾区内共有7个运输机场、12条跑道。会议提出,要以“机场群”思路统筹合作发展,加快港澳机场国际要素资源优势和内地机场资源优势融合,推进珠三角运管委试点工作向纵深发展,以珠三角运行协同平台建设融合港澳民航运行机制,逐步朝着实现建设大湾区运管委的目标迈进

大湾区民航积极深化粤港澳空管合作,推进空域统筹规划方案不断完善,持续提升大湾区空域使用效能。澳门机场积极参与大湾区新基线大流量模型模拟评估工作报告的编写及草拟了大湾区航行新技术应用策略报告。目前,澳门机场已经接通国家流量管理系统,为提高大湾区整体流量管理水平和运行品质打下良好基础。

大湾区空域小、流量大、跑道交错、飞行复杂,一直是全球空域结构较复杂的区域之一。中南空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主动响应建设世界一流空管要求,与大湾区各方深化合作,推动空域资源优化和空管创新发展。去年,中南空管紧抓运行效能“关键点”,实现广州白云机场就近起降模式和区域管制点融合的突破性革新,大大促进运行效率提升,使广大旅客切实体会到“早一点起飞、早一点到家”。

发展低空经济,引领新赛道

“低空经济”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被纳入新质生产力范畴。会议指出,各单位要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打造低空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粤港澳地区在发展低空经济方面的资源禀赋优势,因地制宜统筹推进低空经济发展。

民航中南局近年来一直大力支持低空经济发展,鼓励直升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等低空飞行器探索拓展空中通勤、商务出行、空中摆渡、联程接驳、跨境飞行等低空新业态,打造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高地。

大湾区通航企业积极融入大湾区建设当中。中信海直开通深圳南头直升机场至珠海九州机场的大湾区低空常态化短途运输航线,进一步丰富了大湾区综合交通网络体系,提高了大湾区的“硬联通”和“软联通”水平东部通航率先在全行业搭建起城市空中交通飞行体系,探索出一条以“直升机+eVTOL”运营为基础,以“空中的士”数字化低空出行运营平台为牵引的通航企业转型升级之路,满足人们城市内和城际间的低空高效出行。南航通航积极参与地方政府智慧城市、空地指挥运行信息系统建设,开发无人机、eVTOL等新型航空器应用场景,打造安全舒适、快捷方便、绿色融合的低空经济产品。

战鼓催征马蹄疾,扬帆奋进正当时。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民航局的正确带领下,民航中南局携手粤港澳大湾区民航各单位振奋精神、务实求进、献策献力、共建共赢,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民航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征程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礼。(编辑:李季威 校对:孙文瑾 审核:韩磊)

责任编辑:lijiwei 000
推荐新闻: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国际禁毒日”宣...
淮安市出台《淮安涟水国际机场净空和电...
天津滨海机场与塞尔维亚航空联合举办航...
哈尔滨机场14分钟完成入境担架旅客保障
南宁机场开展“安全生产月”主题活动
海拉尔机场搭建绿色通道保障人体器官运输
华夏航空库昭苏机场新增尔勒—昭苏—塔...
桂林机场开通暑期“校门到舱门”巴士专线
哈尔滨航空加油站召开“安全生产月”动...
广西空管分局助力百色机场提升雷雨季节...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飞行校验启动
二连浩特机场5月旅客吞吐量创历史新高
东航江西分公司举办“圆梦微心愿 点亮爱...
首都机场集团党委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
榆林机场航空口岸临时对外开放圆满收官
首都机场商贸公司团委组织开展主题团日活动
桂林—南宁通航短途载客运输航线恢复
南航举办“木棉齐关爱·阳光心启航” ...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在托运行李中查获危险...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用特别的关爱给予员...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0603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