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钱擘 通讯员王思远、胡静、蒋一柅 报道:近日,华东空管局由其后勤服务中心精心组织,在第八届进博会开幕前夕,为空管浦东塔台指挥层完成了一次关键且极具挑战的“眼科手术”——指挥层玻璃更换。
空管浦东塔台对于保障航班起降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塔台顶端的指挥层是管制员们的“战场”,360度的全景视野是确保航班安全、高效运行的先决条件。近年来,因指挥层玻璃使用年限较长,陆续已有若干玻璃出现渗水、雾化情况,如果发展下去,就可能影响管制工作的安全顺畅,为消除潜在隐患,需要对指挥层玻璃进行更换。而浦东机场作为全国客流量最大的机场,航班运行必须时刻得到保障,这项更换工作需要在不停航的状态下完成。
华东空管局高度重视玻璃更换工作,要求塔台玻璃更换必须始终坚持质量与安全并重,确保施工全过程规范有序、万无一失。
而玻璃更换面临四大核心难题。其一,塔台位于机场特殊区域,无法使用重型吊车辅助;其二,受塔台建筑结构与外围空间限制,无法搭设脚手架;其三,指挥层内部空间多处狭窄,极大增加了玻璃运输与安装的难度。其四,更换工作需要避开航班高峰指挥时期,只能选择凌晨航班较少的时间段施工,不仅压缩了作业时间,也增加了高空作业的安全风险与操作难度。华东空管局后勤服务中心勇挑重担,精心组建项目团队,多次现场勘察并确定施工方案。

玻璃更换作业
工程于2025年7月开工。针对玻璃运输路径狭窄的问题,后勤服务中心首先对塔台指挥层出入口通道进行了拓宽,拆除影响通行的吊顶与扶手;为避免噪音干扰飞行指挥,团队选择深夜施工,将影响降至最低。
随后,围绕此次施工的核心难题,也就是塔台因其特殊性而不能搭脚手架、由此导致无传统施工作业面的情况,项目团队创新引入“蜘蛛人+钢结构组件”的方案,来建立作业面——
这一方案,选用定制化、轻质化的钢结构组件模块化单元,这些模块具备快速拼装与拆卸功能,不必对塔台原有建筑结构造成焊接破坏,能够通过悬挂作业“蜘蛛人”的空中机动能力,“零损伤、快进快出”搭建起开展玻璃更换的钢结构平台。依托该方案,施工队伍于2025年8月13日至30日期间,先由 “蜘蛛人”在塔台顶部搭建支点,再通过钢结构组件拼装成环形钢平台,突破外围空间狭窄的限制。

创新模式解决“无施工面”难题(本文图片均由华东空管局提供)
自2025年9月15日起,工程严格遵循“不停航”原则,利用航班保障低谷的每日凌晨4点至7点施工;通过前期总结的拆卸、搬运、安装经验,按计划,最终于2025年9月29日完成全部30组玻璃的更换工作,整个过程无一块玻璃破损。
项目最后阶段,团队有序拆除钢结构操作平台,同步恢复塔台指挥层内部吊顶、扶手等设施设备,确保塔台功能完全回归原状。至2025年10月29日,整个项目圆满完成。工程计划工期110天,实际工期77天,提前33天完成。不仅成功破解了塔台区域无法搭设传统作业平台的瓶颈,开创了复杂环境下完成外立面更换玻璃的新路径,也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范本。
如今,焕新后的塔台玻璃晶莹通透,视野开阔。华东空管局后勤服务中心以出色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完成不停航的“眼科手术”,让塔台“天眼”更加明亮,为管制工作默默助力。(编辑:许浩存 校对:陈虹莹 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