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中国机场
动脉创新工作室:激发首都机场运维新动能
来源:《中国民航报》2020-09-15 08:56:00

在新近发布的民航局级创新工作室的名单中,来自首都机场股份公司的动脉创新工作室赫然在列。2016年创立、2019年获评首都机场集团创新工作室、2020年成为民航局级创新工作室,这个实现了“三年两级跳”的动脉创新工作室是一支既低调务实,又热衷尝新的“硬核”工程师团队。8名成员中的5人拥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3人自APM系统规划初期即参与建设运维,扎实的科研功底和全面的运维经验为创新、创效不断赋能,在技术开发、技术攻关、技术协作和技能传授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扎根实际,运维效能新提升

首都机场捷运系统始建于2008年,是3号航站楼内的“主动脉”。它7×24小时不间断地为旅客提供舒适安全的运输服务。由于已运行了十余年,捷运系统出现了设备的磨损老化问题,服务设施也难以跟上时代潮流。动脉创新工作室的诞生正是着眼于实际的短板疏漏和运维难题。工作室紧密结合前沿科技,开展了一系列攻关活动,从“解燃眉之急”到“促升级提速”,为提升运维效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现在大屏上展示的是动脉创新工作室历时半年自主研发的全自动旅客运输系统工作平台(以下简称‘APM工作平台’)主界面,它能够实时展示T3C-D-E进出港旅客人数、系统实际运力及轨道区工作情况等信息,便于运维人员更加迅速直观地了解APM运行情况,同时也为故障分析、日常维保、轨道大修等工作提供更加科学翔实的数据支撑……”作为动脉创新工作室最年轻的成员,1989年出生的王超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为前来参观交流的同行介绍自己所属的团队和创新成果了。2018年4月,APM工作平台正式开发部署上线。平台涵盖运行值班、维保管理、施工管理、备件管理、运行效率管理、知识库等多个功能模块,涉及设备的备件出入库、运行、维保、故障维修、技改等多重阶段,切实解决了传统的人工记录方式存在的诸多弊端。

APM工作平台自上线以来,在实现办公电子化的同时,也促进了各项工作流程效率的有效提升,平均运行效率提高了2个百分点。该平台有效推动了APM系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捷运系统运维统计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也为首都机场其他设备系统在运用“互联网+”思维实现智慧管理等方面提供了管理借鉴。

多方搭台,成果转化新突破

捷运系统运维是一项涉及多家专业化公司协作配合的系统性工程,作为捷运系统的管理中枢,动脉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协同交流作用,与其他专业化公司共同研究创新课题,集多方之力为捷运系统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将创新转化为肉眼可见的有效成果。

2017年2月,动脉创新工作室与北京交通大学合作,研究编写民航局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大型枢纽机场旅客捷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尝试打破组织、技术的界限,通过校企的协同联动,将智力资源和生产运行的技术优势相结合,实现了优势资源的互补互通。

2017年,动脉创新工作室主导的APM车辆导轮轴修复技术投入应用,将原本过万元的修复成本降低至原来的五分之一,每年节约维保资金110余万元,不仅实现了成本节约,同时也破除了采购周期长的掣肘。

动脉创新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围绕捷运系统的运行、服务、安全、维护提升等多个维度开展技术研究等工作,切实解决了许多困扰运维提升的难题,也取得了丰富的创新成果。动脉创新工作室拥有3项软件著作权,发表了4篇论文,多次获得国家QC小组成果发布赛一等奖,并在首都机场集团公司的科技创新评比和管理案例评比中屡获佳绩,获得“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荣誉称号,有效推动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以点带面,人才培养新动能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如何培养带动新生力量是动脉创新工作室带头人祖国强最近常常思考的问题。动脉创新工作室十分注重发挥高技能人才、技术技能领军人物的带头作用,积极邀请捷运系统维保平台内外各类专家开展业务学习培训交流,自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累计开展培训300学时以上。近3年,动脉创新工作室里八成以上成员取得了工程师资格认证,骨干成员王超更是取得了达到国际水准的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证(IPMP)。

“接下来,动脉创新工作室还要继续发扬传承精神,通过‘师徒结对’的方式带领更多的成员参与创新工作。”祖国强介绍,“我们将原来的师徒结对形式与培训体系深度融合,徒弟考核分为理论与实操两部分,同时在培训中增加培训课件开发、业务知识分享环节,力求让成员们不但会干还会讲,完成创新工作室内部业务分享、员工技能提升、培训课件丰富等多个目标,形成不断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良性机制。”

成立三年来,动脉创新工作室始终秉承“立足科技、拼搏奉献、协作共享、突破创新”的工作目标,在生产运行过程中攻坚克难,协同创新,做好一线员工创新的“孵化器”,为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作贡献。(《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王睿明)

责任编辑:lihaiyan 000
推荐新闻:
中国航油山西分公司团委组织参观抗战主...
中国民航大学工商管理学科建设研讨会在...
中国航油广东公司“全电食堂”改造项目...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机场急救中心成功协...
壹通无人机公司签署多边保险服务协议
中国民航大学召开航空国际商务专业建设...
阿斯塔纳航空广州—阿拉木图航线增至每...
锡林浩特机场暑运旅客吞吐量创历史新高
技术进阶助推航空保障升级 宁夏机场承接...
山东东营机场安检:筑牢安全防线 + 升级...
易斯达航空恢复运营以来客运量累计突破1...
东航江苏公司2025年职工子女暑托班圆满结业
民航湖南监管局党委中心组集中研读《习...
民航安徽监管局对芜宣机场开展暑运安全督查
中国民用航空宣传教育中心2024年度部门决算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2024年度部门决算
青岛空管站守护暑运天路 力保航班高效运行
便捷旅客出行路 乌兰浩特机场新增免费手...
海南航空出席2025年梅西大学中国校友会...
济州航空上半年航班准点率上升4.9个百分点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