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安全无小事,鸟防工作无终点。鸟类活动与航空运行的冲突风险贯穿机场运营全周期,具有极强的突发性和反复性,这就决定了鸟防工作必须摒弃一劳永逸的心态,以责任感时时常抓。
长期以来,固原机场始终将鸟防工作摆在航空安全保障的突出位置,深刻认识到鸟防工作的持续性是守护航班安全的核心前提——鸟情随季节、气候、生态环境动态变化,防控手段若停滞不前,就可能给安全防线留下漏洞。为此,机场严格遵循民航局“三盯三防”工作原则,紧密结合本场春秋季候鸟迁徙集中、夏季留鸟活动频繁、夜间啮齿类动物活动引发鸟类聚集等鸟情特点,扎实落实“一场一策”“一鸟一策”等精细化工作要求,持续探索优化夜间鸟防技术手段,以科技赋能构建立体化、精细化的防控体系,为航空器安全起降筑牢坚实防线。

鸟防设备不断提升(吴刚/摄)
夜间是鸟防工作的“薄弱环节”,也是安全防控的“关键战场”。由于光线昏暗,传统观测设备难以精准捕捉鸟类活动轨迹,工作人员往往面临“观察难、定位难、处置难”的三重困境,夜间鸟击风险较白天显著提升,这对鸟防工作的持续性和针对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破解这一难题,机场立足“补短板、强弱项、提效能”的目标,积极引入先进技术装备,投入使用2台热成像夜视仪,配套1台手持式激光驱鸟器,为夜间鸟防工作注入科技新动能,实现夜间鸟防效能的跨越式提升。
新装备的投入使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夜间鸟防“被动应对”的局面。热成像夜视仪凭借其不受光线限制的优势,可清晰捕捉机场跑道、滑行道及周边区域鸟类的体温信号,即使在漆黑环境或复杂气象条件下,也能精准识别鸟类种类、数量及活动轨迹,解决了传统设备识别的问题;手持式激光驱鸟器则能根据定位信息,以非伤害性方式快速驱离鸟类,响应时间较以往缩短80%,有效解决了“反应慢、处置偏”的痛点。两者形成精准探测、快速处置的效能,大幅提升了夜间鸟防的精准度与效率,为航空器夜间起降安全增添了重要保障,也让持续防控的理念在技术支撑下落到实处。
鸟防工作的持续性,不仅体现在装备升级的迭代上,更体现在防控体系的动态完善中。固原机场长期以来在建立健全鸟情监测数据库上不懈努力,通过长期跟踪分析鸟类活动规律,为防控策略调整提供数据支撑;同时持续探索无人机巡查、智能声光驱鸟系统等更多新技术、新手段在鸟防工作中的实践路径,不断完善昼间立体巡查与夜间科技防控的立体化防控体系,始终以更严标准、更实举措、更优技术落实持续防控要求,用常态化、精细化的工作守护航空安全,让每一架航班的起降都拥有坚实的净空保障。(《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路泞 通讯员吴刚)(编辑:陈虹莹 校对:许浩存 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