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大量的旅客保障与零售、茶点和工作空间相结合,机场航站楼为旅客提供了独特的感官体验,但这种体验并不总是积极的。研究显示,世界上有15%~20%的人口是神经多样性的。神经多样性旅客(如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诵读困难、抽动症等群体)在旅行中可能因环境变化、感官刺激或规则复杂性而面临额外挑战。随着机场硬件设施的升级完善,业内对这些旅客的需求也日益关注。新技术和合作研究正在帮助机场运营商了解航站楼内的哪些地方可以经过按需定制,更好地满足神经多样性旅客的需求。
机场环境有改善有挑战
“传统的机场体验根本不适合神经多样性旅客,这是一个压力很大、需要接收大量信息的环境。”人性化设计机构Mima集团无障碍和包容性设计顾问努阿拉·奥沙利文说,“虽然每个神经多样性的人都是不同的,而且他们中的许多人经常乘坐飞机出行,但事实是,机场不是为他们设计的。”
好消息是,机场环境有改善的迹象。奥沙利文看到机场航站楼内有设置感官室和安静空间的趋势,并为旅客提供信息,使他们在出门之前熟悉机场流程。
Mima集团正在与包括机场在内的交通枢纽合作,开展访谈、召开研讨会,将神经多样性旅客的生活体验引入设计过程,并在沉浸式虚拟现实(VR)中跟踪其眼球运动,以研究旅客的行程。这有助于识别容易产生感官过载的区域,并制订解决方案,如提供绕过免税店和休息点的路线,以便此类旅客在航站楼内最繁忙的区域之间穿梭时可以舒缓自身情绪。“‘没有我们的参与,不要作关于我们的决定’是我们工作的基础。”奥沙利文说,“我是一个神经多样性的人,我融入设计团队,与一群有着不同但相关生活经历的人交谈,所有人都在一起努力改善设计。”
这种合作方式得到了国际机场理事会(ACI)的认可,其正在与合作伙伴推进最佳实践。国际机场理事会于2022年启动了一项认证计划,以鼓励在航站楼设计指南的支持下,不断改善机场的无障碍环境。其向机场运营商建议的包容性措施包括提供地图,帮助旅客避开过度刺激的区域;控制噪声、强光和强烈气味的措施;在航站楼内提供安全空间等。
然而,正如HOK建筑公司航空和运输主管马特·尼德姆所解释的那样,采取这些措施可能具有挑战性。例如,感官室等专用空间与功能性基础设施、高租金零售和餐饮单元的需求有一定冲突,而航站楼的布局往往已有几十年历史,这可能限制其效率。
“在机场某个地方设置专用空间的一般做法从根本上是有缺陷的。如果你必须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到达一个地方才能感觉更好,那么你很可能不会这样做。感官室通常被用作员工休息室,有时也兼作祷告室。总体来说,它们并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缓解人们的焦虑。”尼德姆说,“我们认为,更适合神经多样性人群的设计并不是你必须努力寻找才能找到的单一空间,而是各种各样有意策划的体验,这样神经多样性旅客就有了选择。”
搭建航站楼数字模型
尼德姆以HOK建筑公司最近重建美国纽约拉瓜迪亚机场B航站楼为例,其票务大厅采用自然照明,并且刻意设计得很大,这减少了机场繁忙拥挤的感觉。旅客通过一个高架的安检区域和玻璃桥,可以看到纽约的天际线和飞机在下面移动,然后到达登机口。这条路线上有多个让人身心舒缓的袖珍公园和靠近登机口的开放式空间,因此旅客可以在视线可及登机口的地方休息。
“过去三四十年,机场的典型特征之一——尤其是安检后的区域——本质上是非常封闭且安全的,几乎完全与世隔绝。要是你在候机大厅里能接触到真实的树木、感受真正的阳光,甚至吹到微风,那该多好啊!”尼德姆说,“这是一种成本相对低廉的舒缓情绪的方式。如果将其设置在候机大厅内人流更为密集的区域以分隔空间,或位于旅客必经的中转地带,人们就有了选择的余地。我们发现,这正是打造神经多样性旅客友好乘机体验的一部分。”
2022年,建筑设计公司Architectus在法国巴黎举办的客运航站楼博览会上发布了机场用户体验模拟系统(AUX)。该系统的灵感源自Architectus首席建筑师兼航空领域负责人卡尔·特雷格的养子,他患有软骨发育不全侏儒症。在心理学家、心理健康专家和澳大利亚自闭症协会(ASA)支持下开发的A-UX系统,能够模拟探索航站楼,同时通过为工作人员提供机场环境的全新视角,助力优化员工培训。
“令人惊喜的是,机场工作人员体验后表示,他们此前完全不知道旅客会面临什么问题。”特雷格说,“我们正致力于提高客流效率和增加员工福祉,同时利用沉浸式模拟体验帮助旅客熟悉行程。将这些要素结合起来,我们既能提高通行效率,又能减少干扰,而这正是机场关注的核心。”
澳大利亚东海岸的几个机场和荷兰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已率先为A-UX系统搭建了航站楼数字模型。机场运营商可利用该系统测试各类创新方案,如导向标识点、休息区或静音空间的设置,以及它们在航站楼旅程中的协同作用,并在必要时进行调整。
“我们能通过高度精细化的航站楼数字模型,将这些服务触点串联起来。这不是单一时刻的解决方案,而是一串‘珍珠项链’,从指引特定通道的导向点,到允许旅客暂时脱离队列,前往感官舒缓或安静的空间缓解焦虑。我们目前打造的正是这一系列为旅客提供支持的连续体验节点。”特雷格进一步解释说,“下一步,我们需要验证这些改进措施的实际效果——哪些措施真正有效,机场愿意进行哪些投资等。”
推动机场采用包容性设计
皇家史基浦集团IT和安检部门的产品负责人劳伦斯·范·奥斯坦多普介绍说,A-UX系统是建立在现有一系列专注于包容性流程的计划之上的。该机场行动不便旅客咨询小组现在包括一名患有非先天性脑损伤的代表和一名来自自闭症基金会的代表,该小组定期进行调查,以确定需要改进的地方。
奥斯坦多普表示,“人们感谢我们在机场提供的帮助,他们对服务和工作人员都给予了高度评价”。想使用这项服务的旅客可以在旅行前向航空公司预订,史基浦机场将根据需要在机场作出安排。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可以从史基浦机场的员工那里获得个性化的定制帮助。
“我们也得到反馈说,无论是机场的现有设施,还是人们可以在家里通过数字渠道查询的设施都有改进空间。人们想要旅行,最好是尽可能独立旅行。我们正在了解这一点,并进行各种试点,以改善我们的服务,特别是针对神经多样性旅客。”奥斯坦多普说。
A-UX系统为旅客提供数字模型,使其能够提前探索史基浦机场,同时为机场改造提供数据参考并测试改进方案。这一系统已助力优化安检设施设计、提升员工培训效果,并为“小房子”试点项目提供支持——这些封闭且高度隔音的空间可容纳两三位旅客,分布于航站楼各处。
“这些低刺激空间将设置在旅客通行路径的不同节点——通过数字VR模拟验证其有效性后确定具体位置——以便人们在经过史基浦机场的不同节点时,拥有属于自己的片刻时光,且试点阶段将配备工作人员。”奥斯坦多普说,“我们很想知道旅客对这些空间的使用情况。试点阶段结束后,我们将进行评估。”
在推动机场采用包容性设计方面,行业法规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奥沙利文强调,《欧盟无障碍法案》要求采取具体措施,确保产品和服务满足行动不便人士的需求。英国国家标准机构BSI的相关标准也为建筑行业提供了指导,以满足神经多样性人士的需求,尽管它并不是针对机场的。
然而,奥沙利文补充说,最佳实践与符合法律最低要求之间往往存在差距。Mima集团最近支持英国伦敦希思罗机场制定了一项包容性设计标准,包括支持行动不便员工的措施、意识培训指南和与旅客互动,并将分阶段支持机场未来的发展。
“我希望看到更多机场采用这种做法,与有实际经验的合作伙伴共同制定良好的实践标准。”她说,“行业面临的一大挑战是机场之间的联合行动。如果旅客在旅行开始时获得最具包容性的体验,它可能被目的地机场的一系列障碍毁掉。监管可能是推动联合行动的一条路径。”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花果编译)
延伸阅读
机场可向其他领域学习如何服务神经多样性旅客
Mima集团无障碍和包容性设计顾问努阿拉·奥沙利文认为,机场可以向其他领域学习,并强调了Mima集团与博物馆的合作。她说,博物馆非常细致地了解游客的体验,预测人们如何穿过画廊,以及他们的视线方向,同时认识到这些时刻是如何塑造他们对空间的记忆的。博物馆在员工培训和对行动不便人士、神经多样性人士的认识方面也取得了进展,她希望在机场看到更多类似的举措。
“我们看到机场客户越来越关注将机场作为目的地的想法。”她说,“航站楼不仅是一个功能空间,还可以是一个公园、一个游乐区、一个购物体验区、一个展览空间。这意味着我们可以从其他领域学到大量关于感官体验和设计的知识。在Mima集团,我们从与博物馆的合作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航空项目中。”
HOK建筑公司航空和运输主管马特·尼德姆同样看到了分享最佳实践的机会,尤其是在体育场馆,它们面临类似的挑战,如安全、票务、特许经营和大量人群。为神经多样性旅客提供缓解焦虑的空间可能带来更广泛的好处,包括为所有旅客提供更具吸引力的体验,并为机场运营商提供竞争优势。
“尊重和改善人们的生活是建筑行业的初衷。因为神经多样性群体的存在,我们现在有了更好的对话。有一些出色的机场运作高效,不断发展,也有机会将这些理念融入其中。”尼德姆说,“我们即将掀起一场旅行革命,人们会爱上旅行。”(《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花果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