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民航报推荐
ESG破局:解开民航业可持续发展方程式
来源:《中国民航报》2025-05-23 13:58:00

当航班在云端穿梭时,你是否想过绿色飞行究竟如何减少碳排放?优化航路能节省多少能源?机场在节能减排上又进行了哪些创新尝试?从万米高空中的贴心服务到落地后的公益行动,这些看似普通的举措怎样勾勒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全景图?近期,国内部分航企、机场发布了2024年可持续发展(ESG)报告。ESG报告作为评估企业在非财务绩效方面表现的标准,涵盖环境、社会和治理三个方面,其发布向外界展示了民航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和成就,有助于提升民航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品牌价值。

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民航业全链条

在全球向碳中和目标奋力迈进的当下,民航业如何破局?答案就藏在行业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度践行中。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和智慧节能技术应用,以及国内、国际航路优化等创新举措是今年航企ESG报告的重点内容,也成为民航业绿色转型的关键驱动力。

SAF被视为民航业减少碳排放的首选过渡方案,其在生产周期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可比传统燃油减少高达80%。记者了解到,20249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航局正式启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应用试点工作。根据试点工作安排,自2024919日起,国航、东航、南航从北京大兴、成都双流、郑州新郑、宁波栎社机场起飞的12个航班正式加注SAF。多家航企已将SAF应用于试点商业航班或试车,不仅证明了SAF在实际运营中的技术可行性,更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航企的努力有目共睹,其中新技术功不可没。“大数据分析、AI(人工智能)、数字化平台等技术在安全管理、运行控制、维护保养、风险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实现了运营的精细化和智能化。通过优化机队配置、提高燃油效率、实施航路优化和改进地面操作等措施,航企能够直接减少燃油消耗和碳排放。”资深民航业管理咨询顾问于占福表示。东航2024ESG报告显示,自2016年起,东航共淘汰老旧飞机近百架,并积极引进国产大飞机C919、空客A350-900、空客A320neo、波音787等新一代机型。截至2024年末,东航运营由超800架飞机组成的现代化机队,机队机龄结构保持年轻化,使得燃油效率显著提高,有效减少了碳排放。

如果说燃料和技术是民航业绿色转型的“硬实力”,那么航线优化则是不可或缺的“软实力”。通过科学规划航线,减少不必要的飞行里程和燃油消耗,不仅减少了碳排放,还提高了航班准点率和运行效率。国航2024年可持续发展暨ESG报告提到,国航积极探索减排路线,完善碳排放管控体系,在飞行节油降碳方面出台多项举措,如在航班起飞前对气象、航线、飞机状态等放行条件进行评估,对放行后未起飞航班进行实时监控,2024年成功减少237个航班返航备降。国际方面,国航航线优化共涉及3161架次航班,节省燃油2072.9吨。

从长远来看,这些创新实践具备规模化推广的潜力,但也面临诸多挑战。于占福分析:“当前,SAF原料供应主要依赖有机垃圾和厨余油料,到2030年左右可能仍难以满足大规模需求。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需要大量资金和时间投入,且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航空公司需要加大研发投入,积极与技术供应商、科研机构合作,共同探索新能源应用路径。”

尽管面临挑战,但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以及国家层面政策法规的日益完善、消费者环保意识的逐步增强,这些外部压力和市场需求将成为民航业绿色创新实践规模化推广的强大动力。

ESG与民航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民航企业的ESG报告与2025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的一系列部署要求有着相契合的内在逻辑与目标指向。对此,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航空经济与发展研究所(AIR)所长李晓津认为,“行业高质量发展与ESG管理是一体两面,均以满足各个利益相关方的期望为目标。在航线开辟上,如东航物流新增南美生鲜快线,满足民航局构建枢纽建设体系的要求,有利于企业转型、开拓市场”。

安全始终是民航业的生命线,也是ESG报告关注的核心议题。航企通过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强化风险防控机制、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应用等多维度举措,全面提升安全水平。机场则通过强化安全管理等措施和“安全随手拍”等形式深化安全运营,从被动应对安全问题转向主动预防和体系化治理。这是各方在安全管理领域的深刻转型,彰显了其对安全责任的高度重视。

在三亚凤凰机场,31APU替代设备每年可减少2.5万吨碳排放;221辆新能源车减少761吨碳排放。广州白云机场2号航站楼更堪称“绿色地标”,利用被动防热围护构造、光伏屋面等创新技术,实现33.06%的降碳率,通过了全国首批零碳建筑认证。在这些数字背后,是机场积极推动从传统运营模式朝绿色、低碳、可持续方向转变的生动写照。

“机场、航企ESG报告中呈现的这些发力重点,不仅是对外部监管要求(包括民航局工作部署和ESG信息披露指引)的回应,更是其自身战略转型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驱动体现。”于占福分析称,“它们共同构成了企业从传统运营模式向更安全、更高效、更环保、更负责任的现代航空服务提供商转型的路径,是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不仅如此,多份ESG报告共同强调提高服务标准、优化流程、关注特殊旅客需求和保护客户隐私等内容。例如,海南航空在北京、深圳、海口、广州等30个始发站推出“宠物客舱关爱”服务,满足携宠出行旅客的需求。通过场景化产品设计,让人宠共享温馨出行体验,更是让航空服务更有温度的具体做法。在服务品质保障方面,首都机场上线了11项服务管理功能。数据显示,2024年首都机场已解决投诉率达100%ACI(国际机场协会)总体满意度为4.999,未发生旅客信息泄露事件。通过提供卓越的服务,机场、航企能够增强品牌竞争力,赢得客户的信任。

记者还发现,ESG报告高度关注员工权益、职业健康、培训和人才发展等方面,这与2025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提出的“抓好关键队伍建设”“一体推进科教人才工作,为行业长远发展提供支撑”相呼应。例如,国航和国货航详细披露了员工培训体系及其成果,南航则强调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健康的员工队伍和良好的劳资关系不仅有助于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还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创新能力,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打造高辨识度的企业形象

展望未来,民航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依然充满挑战,但也蕴含着无限机遇。

《航空公司CSR和质量因子导致乘客的品牌喜爱:对比普通与廉价航空》及相关研究表明,旅客对航企品牌的喜爱度以及是否会推荐给其他人,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航企践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这一结论凸显了ESG在航企品牌建设和国际影响力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

“随着民航出行方式的日益普及,企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不仅影响社会评价,而且直接影响自身安全、服务和效益等管理目标”。李晓津建议,各航企、机场可以通过将ESG理念融入服务流程和客户体验,打造具有辨识度的负责任品牌形象,提升旅客的感知和品牌喜爱度。例如,在服务中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推广电子化服务,从而体现环保理念;关注特殊旅客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以彰显人文关怀。

记者在查阅各航企ESG报告中还发现,在ESG实践的多维图景中,乡村振兴、公益行动成为航企彰显责任担当的独特注脚。国航秉持“志智双扶”理念,连续7年实施“蓝天课堂”志愿帮扶项目,从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完善志愿支教的体系化建设。2024年,国航、深航、山航共20名支教志愿者在帮扶地区累计开展支教2847课时。东航全年投入无偿帮扶资金4430万元,投入有偿帮扶资金20424万元,培训产业带头人1932人次,所有帮扶考核指标均超过2023年。南航打造了7个特色扶贫品牌,连续6年定点帮扶工作成效获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最高等次评价“好”。这些各具特色的公益实践,既展现了航企立足自身优势服务社会的创新思维,更向全球传递出中国民航业践行社会责任的坚定决心与卓越行动力。

此外,交出一份高质量、规范化、高透明度的ESG报告也是企业向国际社会展示企业形象的直接窗口。航企和机场应积极采纳和践行国内外最新的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和指引。国航的报告就经过了SGS(国际第三方检验)的独立验证,像这种引入第三方核查的方式,能显著提高报告的国际可信度。于占福还建议,量化披露关键绩效指标也是提高可信度的重要方式,在安全、环保、员工、客户服务等方面使用量化指标并保持一致性,便于国际利益相关方进行评估和比较。

民航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关乎行业的未来,也关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国内航企、机场通过发布ESG报告,展现出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坚定决心和积极行动。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民航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将走得越来越稳。(《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李佳为)

责任编辑:wangyaling 000
推荐新闻: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江西航空开展青年员工心理(EAP)游园会...
包头机场新增行李防撞毯及室外点烟器设备
江门首家重载共轴无人直升机F-600产线落...
伊犁伊宁国际机场推出行李防错拿新举措
海南空管分局全面升级应急通信保障体系
巴彦淖尔机场开启空管技能“强化模式”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保密教育系列活动
桂林机场扎实做好汛前准备工作
新疆机场集团博乐机场顺利完成2025年度...
那拉提机场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
吉安井冈山机场开展防汛专项检查工作
乌海机场多举措做好滞留旅客应急转运工作
赤峰机场联合赤峰市交通运输局开展“民...
桂林两江国际机场获评2024年度二星级“...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用科技塑一场与旅客...
二连浩特机场“五一”小长假客座率同比...
五一假期吉安井冈山机场迎送旅客1.18万人次
“五一”假期 乌兰浩特机场完成旅客吞吐...
江西航空开展五四青年节主题机上活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合创劳模创新工作室:...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