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通航>政策
《中国通用航空发展报告2015》发布(图表)
来源:通航委2016-05-24 13:59:00

  《中国通用航空发展报告》已经陪伴中国通航人走过了8个春秋。在早些年数据匮乏的时代,《中国通用航空发展报告》是通航从业者唯一可以参考的系统性通航行业统计与研究文献。

  最新一版的报告即《中国通用航空发展报告2015》,进行了全面的改版和升级:

  在全面收录行业发展数据的基础上,增加通用航空各作业项目的分析,例如工农业作业、执照培训、航空医疗、公务航空、消费娱乐类等,并对通用航空企业作业能力、作业地区、作业时性等方面加强了分析;在航空器方面增加了公务机品牌与型号的数据、公务机性能数据、市场份额数据等方面的统计和分析;在通用航空企业运行安全方面增加了通用航空安全事故事件等级、通用航空安全事件发生阶段、通用航空不安全事件原因分布的分析等;在通用航空专业人才中增加飞行员、维修人员、相应培训机构和培训能力等方面的分析….

  《中国通用航空发展报告2015》由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用航空分会整理编撰。报告全面总结了2015年度通用航空发展总体概况,反映通用航空各方面的实际情况,信息丰富、资料详实、数据准确。报告的原始数据,来自《中国民航统计年鉴》、《从统计看民航》、《适航审定部门年度报告》、《中国民航驾驶员发展年度报告》、《商业类通用和小型运输运行概况》、《适航与维修2015年专刊》、GAMA年度报告等。

  一、通用航空运营业

  通航运营—作业时间

  2015年,全国通用航空行业完成通用航空生产作业飞行73.5万小时,比上年增长8.9%。

  2015年中国通用航空作业总量前三位的地区分别为西南地区、中南地区及华东地区,作业时间分别占全国的37.85%、25.74%及13.92%。

  通航运营—作业市场

  2015年,工业航空作业完成8.12万小时,比上年降低3.6%;农林业航空作业完成3.88万小时,比上年增长1.5%;其他通用航空作业完成61.5万小时。作业时间总量占市场前三位的项目分别为:执照培训(52.19万小时)、石油服务(3.77万小时)、商务及短途运输飞行(3.57万小时)。

  通航运营—地区作业市场

  通航运营—企业

  截至2015年底,中国拥有获得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的通用航空企业281家,比上年增长17.6%。

  通航运营—航空器

  截至2015年底,中国通用航空机队在册总数为2235架(具),比上年增长13.2%。其中固定翼飞机1530架(其中商务机230架),旋翼机658架,气球41架,飞艇6架。

  截至2015年底,中国通用航空数量前三位的固定翼机型为CESSNA172R、DA40D、Y5,分别为180架、135架、97架。

  截至2015年底,中国通用航空器数量前三位的旋翼机型为R44、R22Beta、AS350B3,分别为163架、59架、53架。

  通航运营—驾驶员

  通航运营—安全

  2015年,通用航空发生重大事故2起,一般事故7起,事故征候20起,航空器地面事故征候2起,其他、未定及待定事件215起。

  二、通用航空制造业

  通航制造—主要企业

  通航制造—市场占有量

  三、通用航空服务保障业

  通航保障—通用航空机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拥有颁证的通用航空机场61个。

  通航保障—FSS

  截至2015年底,中国已建及在建空管信息服务站共9个,建设模式分3种类型。

  通航保障—维修维护

  维修单位

  截至2014年8月31日,中国通用航空企业中有57家取得CCAR145维修资质,有15家独立的l45维修单位具备通航维修能力。26家企业具备航空器最高级别定检能力。

  维修人员

  截止2014年8月31日,中国通航维修从业人员总数为4070人,其中1868人取得维修人员基础执照,1718人次获得放行授权。

  通航保障—人才培养

  飞行培训机构

  维修培训机构

  截止2014年8月31日,全国共批准培训机构48家。11家147机构开设有机型培训课程,包括的机型有:Y5,Y5B,DA40,DA42,SR20,G450,R22,EC120,EC155,R44,S-76A,S-76C++,CESSNA172,CESSNA208,Y12(E),Y12(Y12II,Y12IV),269C,AS332,CESSNA550,CL604,CRJ200,G550,GL5000,S-92,AW109,达索F7X,L650,PA44共28种机型,覆盖国内通用飞机型号的27.7%。

  此外,A2C,AC311,海燕650cs,Z9,Z11,H410,Y11等7种国产飞机可以获得国内原厂家培训。

  通航保障—油料供应

  目前,中国具有通用航空器主要油料生产及供应能力的单位主要有4家。

责任编辑:史影
推荐新闻:
民航湖南监管局党委中心组集中研读《习...
民航安徽监管局对芜宣机场开展暑运安全督查
中国民用航空宣传教育中心2024年度部门决算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2024年度部门决算
青岛空管站守护暑运天路 力保航班高效运行
便捷旅客出行路 乌兰浩特机场新增免费手...
海南航空出席2025年梅西大学中国校友会...
济州航空上半年航班准点率上升4.9个百分点
尖兵闪耀赛场 包头机场消防队全市比武展...
包头机场细化服务举措让旅客旺季出行更安心
江西航空开展八一建军节主题机上活动
锡林浩特机场探索非航新业态
上海监管局全力迎战台风“竹节草” 督...
河南机场集团启动危险品互信社区郑州试...
中国航油广东公司多举措严防基孔肯雅热...
我国自主研制新舟60民用搜救机在陕西成...
江西航空“成都—南昌”航线专属产品助...
东航云南公司地面服务部站坪保障中心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扎实开展分层分类廉洁...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丰富廉洁文化阵地建设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