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坐到风口,猪都可以飞起来,何况是带翅膀的通用飞机。”
记得在2015年底,我们就大胆设问:2016会否是中国通用航空发展的又一个风口?这神一样的问题似乎有了答案。
中国通用航空发展的第一个风口是在2010年。2010年8月,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了《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发出了开放低空、促进中国通用航空发展的政策信号。于是,已沉寂多年的通航江湖再掀波澜,多少通航人的通航飞天梦被重新点亮,也拨动了不少先知先觉的地方政府和投资者的神经,激发了各方的参与热情,于是关于“中国通用航空春天来了”“中国通航要井喷了”的声音不绝于耳,让圈外人看贵圈好不热闹,而入圈的人则像是进入了围场,尝遍了中国通航的甜酸苦辣,个中滋味谁干谁知道。5年过去了,尽管低空开放工作有了进展,国家相关部门也出台了相应的促进政策,但大家所期待的欢乐喜庆场面并没有出现。究其原因,在于制约通用航空发展的一些关键性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导致通用航空飞起来难、落地难,要实现点到点、跨区域常态化飞行更是难上加难,导致通用航空应该发挥的巨大社会经济效应得不到应有地体现,使行业参与者,尤其一些新进入行业的投资者从最初的兴奋到无尽的期盼,再到后来的徘徊与失望,甚至选择离开这个行业。当然,这让人难熬的过程也让我们更为清新、更为理性,更好地理解了中国的现实以及中国通用航空发展必然会经历的这一历史过程。于是,大家开始认识到,低空开放不是一个号令,而是一个系统(需要有系统性的政策与制度安排)且有条件依赖性(依赖于空—地数据链和低空监视体系的建立)。并且不仅是空域开放,机场奇缺、人才不足、制度不灵、规章不妥也是制约通用航空发展的关键要素。大家也真的意识到,通用航空发展的要素准备和环境条件建设真的是需要一个过程。然而,这个过程要多长?我们还要等多久?如果一味地去强调“过程”而让行业无尽地去等待,则会拖累行业发展,使我们失去发展通用航空的大好时机,也会打击行业信心。
终于,2016,我们迎来了通用航空发展的又一个风口。2016年5月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通用航空发展进行了重要部署,紧接着在5月13日就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无异于是行业翘首以盼的又一阵春雷。在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的这一关键时期,该“意见”的出台的确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其重要性和影响力不亚于2010年的“意见”。一是从国家层面再一次明确了支持通用航空发展的政策意向,利于打消从业者的疑惑,提振行业发展信心;二是从国家层面跨部门去协调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制度性和体制性问题,有助于解“结”和迈“坎”,促使我国通用航空破局发展;三是为一些关键性问题的解决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责任主体,同时也就一些非常具体的现实性问题的解决直接提出了方法;四是对于正在走程序或者尚在酝酿之中的政策的出台起到加速器的作用。
2010年和2016年的这两个重要的历史性“意见”如同阵阵春雷,让我们欢欣鼓舞,但这还不解渴,还要盼甘雨。期待千呼万唤出不来的《低空空域管理使用规定》以及《低空航图》尽早颁布,期待通用航空规章体系和机场网络建设的加快完善,期待通用航空运营服务与安全保障体系的尽早建立,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通用航空发展的环境建设要素。尽管环境建设需要过程,但时不我待,我们政策制定部门及行业管理者要有紧迫感及高度的历史责任感,要趁热打铁,并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力度确保政策利好的落实,不要再让行业去无谓的等待,否则会错失大好的历史发展良机;我们的投资者、我们的企业及广大通用航空从业人员应该认识到,通用航空的确是一个能带给我们无限想象空间,却又是需要我们去认认真真对待的行业,不能急功近利,需要专业专注,需要再多一分耐心,秉持对行业发展的信心与热情,秉持航空专业精神,秉持对天空的敬畏之心,认真谋划,踏实前行。我想,这些应该是我们上上下下对这个行业应有的态度。(高远洋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产业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