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民航智库>智库专家>李艳华
高校智库建设的优势、困境和机制保障
来源:中国民航网2017-06-09 17:27:00

一、引言

当今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正面临着新的考验,在经济转型、社会矛盾凸显的形势下,亟需一批专业化程度高、决策服务能力强、战略谋划能力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的高质量智库。这既是中国国内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科学民主决策能力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软实力、适应中国不断提高的世界地位的战略需求。

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的重要内容之一。2014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中习近平强调,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重视专业化智库建设。201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这些说明党和国家对智库建设的重视,意味着我国迎来智库建设新的重大发展机遇。

二、高校智库是智库中的重要形式

在国际上,以唐纳德·埃伯尔森( Donald E. Abelson )、艾伦( Jamen Allen )为代表的学者将高校智库作为一个独特类型在智库分类中进行研究 。高校智库就是高校内部设立的一种独立于传统院系的专门开展政策研究的跨组织的学术研究单位,生产政策知识和政策思想,培养政策研究人才,并通过知识转化以影响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智库作为一种社会组织是特指稳定的、相对独立的政策研究机构,其研究人员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广泛的公共政策问题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并在与政府、企业及大众密切相关的政策问题上提出咨询建议。智库既要求专业化又要求跨学科,既要求国际化又要求解决问题的本土化,既要求提出的政策建议具有短期的时效性又要求具有长期的战略性。高校智库也需要具备这些特点。

美国75%的智库设在大学(张东刚,2014),高校智库是智库的主要力量。我国目前总体来看,官方智库、民间智库、高校智库“三分天下”,正在经历史无前例的“创新转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将迎来了新的重大机遇,高校智库如何在这一舞台找到自己的定位,实现自己的特色就至关重要。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指出:“智库研究不同于一般学术研究,必须贴近党和政府决策需求。要突出问题导向、问题意识,主动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需求,聚焦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直接奔着服务党和政府决策去开展研究,拿出具有真知灼见、切实管用的研究成果”,这为高校智库建设指明了成功的要领。高校智库的发展空间还非常大。

三、 高校智库的优势和困境

1、高校智库的天然优势

高校智库应发挥自己的优势,努力成为智库组织生态环境的主力军。高校办智库的优势表现在:

(1)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优势。大学尤其是研究型综合大学的学科门类

齐全,能够迅速整合,从而解决横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多个学科的问题。加拿大智库大部分都在大学,正如他们所言:“与政府直属智库相比,大学智库学术能力较强,专业人才比较集中,涉及领域广泛”。但是能否形成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优势并不是做简单的加法就可以,它需要建立在培养复合型的智库人才。

(2)具有进行长期持续研究的可能性和条件。智库参与民主决策就是要从制度上保证政府能从长远的角度统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同时,智库要帮助公众理解政府在决策时面临问题的复杂性。高校智库的资金来源是多样化的,他们即使依赖政府的资金支持也有进行长期研究的可能和动力,因为这与对学术理论的关注相关。

(3)广泛开展非正式的国际交流和合作的便利性。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德国时,把智库建设提上了国家外交层面,“智库外交”将会成为我国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第二轨道”。高校智库已有国际交流基础,他们是较早的进行国际交流的智库组织,通过非正式的各种访问、国际会议、邀请或互派国外智库和大学的研究员、客座教授等方式开展深入地交流合作,拓展国际视野和国际学术网络。这是高校智库最为天然的优势所在。

(4)容易立场独立、价值中立。高校作为政府和企业的第三方,较容易做到基本立场相对“独立”,学理逻辑与论证更加客观,以及他们在出台政策报告过程中保持一定的独到观点。而且高校智库并不像官方智库一样都是受托研究,可以主动开展前瞻研究,因而在与政府的关系上变得更加主动。

(5)成为潜在的营造良好的组织生态环境的主力军。高校智库的发展离不开整个智库市场的大环境,避免出现“劣币驱良币”的局面。高校智库隶属于高校,高校品牌本身会为智库品牌加分,智库一方面要依托高校已有的品牌优势,另一方面要反哺高校,规范自我行为,提供高质量的思想产品,成为潜在的营造良好的组织生态环境的主力军。

2、 高校智库存在的问题和困境

(1)对政策的影响力弱、建议的操作性不强。如何能提出对政策有影响力、操作性强的建议,对智库而言是一个难题,对高校智库而言更是一个需要从转变研究方法上认真思考的问题。高校智库的研究人员很多都缺乏实践经验,缺乏长期的调查研究,研究报告在实际中往往不具有可操作性,只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2)成果和建议提出的方式较为单一。对成果的包装与内容同等重要,这已成为西方智库的管理者和学者们的共识。与国外大学智库相比,我国高校智库对其成果的发布方式较为单一,或是单纯以研究报告提交,或是以论文集、期刊等方式发布,其对社会舆论和政府决策的影响力较弱。

(3)对公众舆论影响力的关注度弱。高校智库容易因学究的惯性思维而持续致力于学术研究。对智库成果的评价不同于高校对SCI、EI以及基金申报等科研成果的评价套路。关于智库评价国内最早的当属的《2014年中国智库影响力报告》。报告通过探讨智库的内涵和特征,构建智库评价体系,收集和整理智库数据,在评价指标基础上为中国活跃智库排名,最后根据专家意见和指标得分来分析智库的现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和智库建议。报告采用4类影响力指标:专业影响力、政府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并根据4类客观指标结合主观指数算出智库得分。例如,国际影响力就是根据该智库与国际机构合作的频次、与智库合作的国外智库数量、智库主要研究人员在国际会议上的发言次数等数据综合计算得出的。足见智库的核心特征是要有影响力。高校因为惯性思维而容易忽视对影响力的研究。

(4)缺乏专门针对智库人才的培养机制和考核机制。高校智库的研究人员在高校的评价体系中生存,很多仍然按照大学教学科研人员的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进行评价,缺乏专门针对智库人员的考核机制,这是很多研究人员面临着双重压力。智库人才并不等于高校毕业的博士生或大学教授,他需要丰富的实践经历和研究方法的转型,尤其是对于青年教师,更需要一些成长和积累的时间。对于智库人才的培养机制也受到大学考核机制的限制。

(5)缺乏主动与政府部门沟通交流的积极性。 有的高校智库研究者虽然与政府部门进行沟通,但是,除了少数政策研究者,多数研究机构和人员难以直接接触决策部门,研究者和决策部门的联系有赖于“关系”和资历。要真正针对政府部门决策进行政策研究, 就需要掌握政府部门的第一手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来得出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但在实际工作中,我国政府部门的信息很少正式公开,而网站数据对高校智库政策研究作用不大,影响智库成果质量。

(6)在达成共识上的摇摆。在正确处理智库建设与学校人才培养这一核心功能的关系、正确处理高校智库建设与基础学科研究的关系方面,高校真正正确认识和达成共识其实是有难度的,也是摇摆的。尤其在学科排名、论文优先的环境下。

四、高校智库进一步发展的机制建设和保障

1、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建设

按照开放、竞争、流动的原则,探索建立围绕任务和项目要求的人才柔性流动运行机制,建立吸引和集聚国内外一流人才的政策环境和管理模式,吸引高层次的专家“驻会”研究。

人员“双向派出”制度。推荐智库专家到行业各类机构任职和调研。同时,高校还可以聘任和借用各领域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研究,促进实践与理论人才的互动和经验分享,形成高校智库与政府、企业之间的人员“双向派出”,这会提高政策建议的操作性。

采用“旋转门”制度。根据中国特色,推行中国的“旋转门”机制。许多退休的领导、专家,经过长期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积累,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聘请他们成为智库的专家是完善智库人才的又一重要途径。

2、咨询成果认定体系

探索决策咨询成果的认定体系和办法,包括提出方案被采纳、被签批等来等同于CSSCI刊认定教师成果,让老师无高校常规性成果考核的后顾之忧,安心工作。同时,通过成果考核,保证智库咨询工作发展的可持续。

3、机构建设及服务保障

智库发展要从体制上“松绑”,保持相对独立性 。学校创新设立专门的服务保障机构和人员,为参与智库研究的专家提供良好的工作保障和服务支撑。而不是实体性的机构增加和捆绑。

服务保障机构充分认识辅助支持系统建设的重要性,协助进行辅助支持系统的建设,包括协助进行专题数据库、资料库和网站的建设。开设微博、微信、论坛等;协助进行国际影响力打造,进行英文网站同步建设;协助定期举办有影响的高端论坛,吸引国内外民航界一流专家学者参与;协助定期通过论坛、论文、出版物、权威性研究报告对外宣传;协助进行与国外相关智库实质性合作,形成国际研究和交流网络,协助推进智库建设的国际化进程。

4、资金保障

建立学校、省市、行业政府等多方投入的模式;

争取和鼓励企业以公益方式投入。

根据人文社会科学硬件投入少的特点,人员费提出比例不低于资助经费的50%。

5、数据建设保障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詹姆斯?麦克甘在谈到中国智库时说:“如果要成为有效的、有益的智库,比获得资金更重要的是获得数据。对于中国来说,如果不扶持高校做研究是一种短视行为。” 数据建设目前欠缺明显,高质量数据分析的报告开展基础保障条件明显短板。 数据资源对于高校智库来说,除了有官方公布的数据,还有研究团队自己采集的大量民间数据,这部分资源是非常可贵的,也是建设的重点。(中国民航网智库专家 李艳华)

责任编辑:王蕾
相关新闻:
巴彦淖尔机场人工观测场设备升级改造顺...
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再次突破250...
国门安检:强化业务技能 做好航班换季保...
东航云南公司开展航空安全员年终考核
新疆且末机场组织开展“119全民消防、生...
山东东营机场组织开展“民航知识进机关...
扫一扫,更高效 北海机场“微创新”改善...
于田万方机场恢复于田—乌鲁木齐—深圳...
新疆空管局顺利完成佃坝导航台校验工作
东航江西分公司组织红色观影
易宝支付亮相第二届CATA航空大会 交易服...
天津滨海机场物流强化操作规范 全面开展...
塞尔维亚航空中国市场布局迎来新进展
同比增长278% 海口美兰机场2024年国际货...
呼和浩特机场赴新机场开展行李处理系统...
福建空管分局成功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大兴机场餐饮商圈开展“今天你微笑了吗...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趣味知识竞赛
吉林监管局党委开展“我的电影党课”系...
南昌机场员工餐刷卡门店新添4家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